首页>>城乡规划>>城乡展示>>
银杏水乡的美丽故事
- 时间:2014-06-04 16:43
- 来源:福建日报
【摘要】沿着村中绿道漫步,一边是溪水潺潺,一边是田园山色。近处,有翠竹、香樟、紫玉兰、桂花等本土花木;远处,黄瓜、茄子、空心菜等时令蔬菜整齐排列,一望无际。迈上石阶,则是另一番景象,几座白墙、红顶、花窗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湖畔垂柳依依、莲叶田田、白鸭戏水……一幅令人神往的水乡画卷展露无遗。

银杏树图
从昔日灰头土脸的水土流失重灾区,成为今朝游客如织的生态村,南坑村经历了一番“绿”的变迁。
走进长汀县策武乡美丽乡村---南坑村,排列成行的银杏树,夹道欢迎着远方来客。
沿着村中绿道漫步,一边是溪水潺潺,一边是田园山色。近处,有翠竹、香樟、紫玉兰、桂花等本土花木;远处,黄瓜、茄子、空心菜等时令蔬菜整齐排列,一望无际。迈上石阶,则是另一番景象,几座白墙、红顶、花窗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湖畔垂柳依依、莲叶田田、白鸭戏水……一幅令人神往的水乡画卷展露无遗。
5月21日,长汀县公交公司的8名年轻员工们到南坑村享受休假时光。“感受水乡魅力,到南坑真方便。”小黄说,这里空气好、风景美、路程近,休假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来这里钓鱼、烧烤,放松放松。
“去年10月,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完以后,周末一般都有2000多名游客来这里感受水乡风情。”从上海来南坑村投资农家乐的李峥宇说,南坑村在景观整治和商业开发上非常注重原生态的保持,山水、田园、人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自己被这里的风土人情吸引,完全是乐不思“沪”了。
南坑村图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也乐了。“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金银花、麦冬等药材,零售给游客的价格比卖给批发商的高出一倍多。”村民老袁高兴地说,每到周末,自家的农产品一下子就卖光了。
“除了农产品热销,南坑村的观光农业、休闲渔业也渐渐发展起来。”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介绍说,去年,南坑村全村经济总收入1755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0571元,同比增长16%。
然而,眼前生机勃勃的南坑村,昔日却是灰头土脸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只要一下雨,山上的泥土都被冲下来,到处都是黄泥浆。夏天,地表温度很高,根本没有办法光脚行走,简直就是‘火焰山’。”回忆起以前水土流失的状况,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佷感慨。
那么,“火焰山”是如何变成魅力十足的“银杏水乡”呢?
据沈腾香介绍,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为了脱贫致富,种下4309亩的银杏树。这些银杏树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解决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还造就了现在银杏成片的特色乡村景观。
“作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连片银杏种植基地,南坑村在规划时就确定了‘银杏水乡、生态南坑’的发展思路。”长汀县建设局局长严必盛说,在建设过程中,也尽量保持村庄原有格局和自然风貌,对旧房实施修旧如旧,对新房进行简单的外立面规整,不搞大拆大建。
严必盛介绍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南坑村的美化也尽量选用本地物种;铺设石子路,不选鹅卵石,而是用本地石材;房前屋后的美化,则是采用黄花菜、金银花等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美化效果的作物;道路两边的草坪,则是用当地的狗牙根草……这样一来,具有地域特点的村庄风景更加凸显出来。

南坑村图
据了解,南坑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等称号,但银杏水乡的美丽故事还在延续。今年,南坑村还将陆续建设水上儿童乐园、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让更多的游客更好地感受红土地上的银杏水乡风情。(记者 张静雯)
(责编:李子)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