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如何让历史文化街区再现生机与活力
- 时间:2024-08-05 07:4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刘韶军
历史文化街区真实记录了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质,是城乡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这对于传承街区历史文化、展现城市风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方面依旧存在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应从提炼特色、丰富业态、加强地域文化特色保护等等方面入手解决。
认识街区文化价值内涵
由于对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内涵认识不足,在街区更新改造时往往不能突出文化价值特色,甚至出现特色丧失的情况。
对河南省汝州市中大街东段进行更新设计时,注重认识中大街的传统文化特色内涵。自明清以来,中大街已是汝州市重要的传统商业文化街区,具有饮食文化、名人文化、儒学文化、传统民居文化等较多的传统文化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中大街东段与张公巷交汇处以西地区,是一处北宋末年的汝州张公巷青釉瓷窑遗址,中大街中段还有一处文庙窑遗址。虽然张公巷青釉瓷窑遗址、文庙窑遗址出土的瓷标本各具特色,但毕竟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大街汝瓷特色文化。更新设计在保护好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逐步恢复汝瓷特色文化的展示,将传统院落改造成汝瓷销售店铺,打造汝瓷制作体验展示点,设计汝瓷遗址文化广场、恢复原有牌坊空间、建立游客服务中心等,建成传统汝瓷文化展示示范基地。
因此,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内涵的认识。在落实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时间全脉络”保护传承要求的同时,对街区历史文化特色内涵进行凝练、深化研究,使其反映在街区的建筑、街道、环境之中。
强化街区多样业态展示
当前,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体业态分布上更多突出商业价值,商铺业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街区特色不突出、历史文化氛围不浓厚,对公众的吸引力也日渐下降。
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神垕天地传统街区更新设计中,深挖神垕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强化业态策划和精神文化场所构建,以加强传统文化复兴和业态展示推动古镇焕发活力。由于神垕天地传统街区中段具有金、元、明时期瓷窑遗址,更新设计力求实现“以神垕镇钧瓷、旅游、文化、古窑遗址等为依托,浓缩传统钧瓷文化精华,形成钧瓷品牌推广、古窑遗址纪念为主的钧都文化街”的总体目标,发展钧瓷制作、钧瓷体验、钧瓷展览等活动,在相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引入十余位钧瓷大师入驻新天地街区,成立钧瓷大师工作室,同时适度拓展创意办公、文化沙龙和精品商业等功能,融合历史和创新的空间模式,营造独特的、兼具传统与时尚气质的文化氛围,实现城镇层面功能业态、街区活力及空间体验的整体提升。
今后,应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合力,创新工作机制,致力于引入能代表传统特色文化的业态,依托街区文化资源、开展活化利用,探索街区的多样活化利用方式,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业态。
保护街区地域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街巷和大量具有传统肌理、体量、形制的院落、建筑上。然而,目前部分街区的建筑更新后往往不能体现街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南阳市解放路、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方案设计时,从院落形态、平面形式及尺寸、院门样式、院墙样式、门窗样式、檐口墀头形式、屋顶样式、屋脊装饰、建筑材料等方面认真研究了历史文化街区明清与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特点,如建筑立面材质以青砖、大面积木门窗为主,门窗形式以传统门窗样式为原型等,南阳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依托府衙与察院官署建筑,具有浓厚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特色,建筑立面色彩以府衙的青砖、灰瓦、赭石色为主。更新方案设计注重提取街区传统建筑的屋顶、门窗等符号要素,运用现代的手法简化抽象,保证建筑本体构建要素与南阳府衙、察院主次有别的关联性,也保证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建筑风貌的延续性,实现了街区在建筑传统文化方面的传承,保护了街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因此,今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要重视提炼街区传统建筑的代表性文脉符号,深层次地研究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底蕴、历史信息等,对各种代表地域特征的建筑元素(如传统建筑的门窗、屋脊、屋顶、檐口、柱式、内部结构等)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可以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改造的地域和空间符号。要将这些符号融入街区的建筑更新、地面铺装、街道景观等设计中,以设计图则的形式为进行更新、改建的户主提供指导和参考,保证街区的文化特色得到传承。
此外,为进一步改变历史文化街区被动保护局面,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体系,建立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调查、评估和认定工作,及时扩充保护对象,全方位推动街区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为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