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西安城墙保护有哪些“黑科技”?
- 时间:2025-03-27 09:48
- 来源:中国建设报
长期以来,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不断威胁着西安城墙这座历史遗迹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墙,2023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测绘扫描等多项先进技术,打造了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实时监测入园人数
走进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一个数米长的数字大屏横贯整个房间,正中间是精度达厘米级的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
在大屏幕的文旅运营板块,可以看到当日城墙各个门的预约人数、入园人数等实时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把这套系统与票务系统、闸机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结合AI(人工智能)算法的分析,可以预测城墙每个门点未来2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客流量走势,便于调度和部署工作人员,提升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
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旅游信息,为精确打造文旅产品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该平台所衍生的数字资产已与游戏、创意产品、研学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西安城墙因此焕发新的生机,使得市民游客能够感受浓厚的历史韵味。
设置1300余个智感设备
在城墙保护方面,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发挥了哪些作用?相关部门对13.74公里城墙整体、34栋重点建筑、18个城墙门洞及登城马道进行三维建模,打造了厘米级、高精度的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打通信息孤岛,将各种独立信息统一共享到数字方舱。通过绿、黄、橙、红四色分级预警机制,数字化呈现城墙预防性保护的标准、机制、紧急程度。
建立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后,就像有了一座针对性的“医院”,能够及时给城墙体检、发现“病灶”,以便“对症下药”。相关负责人说:“现在通过物联感知技术,城墙上每个点位、不同维度的数据都能实时地传输回来。”
如何采集数据?在漫长的岁月中,西安城墙的夯土、灰砖受到日晒雨淋,部分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塌陷、裂隙等不同程度的病害,增加了保护难度。现在,遍布西安城墙的3000余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余个智感设备,能够及时反馈数据信息,让工作人员直观地看到裂缝、水平位移、膨胀、沉降等实时数据,不断提升日常保护的响应效率。
开展“全身CT扫描”
2023年,西安市相关部门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地质雷达、高精度面波法、宇宙射线、三维激光扫描等10余种先进的勘测办法,为13.74公里长的西安城墙开展“全身CT扫描”。
据介绍,在战争时期,为了躲避空袭,有群众曾在城墙内开挖了不少暗堡、防空洞,给墙体带来很大威胁且不易统计。“扫描后发现了多处防空洞,都是之前不知道的。有了这些数据后,我们会对整个城墙的内部结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秉持“最小干预”原则,如今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已由原来的抢救式维修保护转向预防式保护,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对于数据的实时呈现,让保护关口前移成为可能。
为城墙装上“智慧眼”
在安全应急方面,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具备积水预警、危险行为检测、夜间机器人巡查、疏散路径标识以及监控资料调取等多项功能,帮助相关部门在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处理。在防汛指挥方面,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具备预测护城河水位变化功能,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有效管理防汛物资。
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能迅速锁定隐患点的准确位置,改变了以往靠人力拉网式巡查、研判,信息流延迟的问题。此外,还能对防汛物资储备点做到精准管理和实时监控,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调配所需物资,为防汛一线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秦西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