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新闻中心>>
云南弥勒:有机重塑实现“老空间新生”
- 时间:2025-07-09 08:48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因深厚的佛文化底蕴被称为“佛城”,又凭借生态之美享有“小三亚”美誉。这片40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西山路危旧房、民主街旧巷弄、佛城农贸市场、髯翁西路片区等破旧区域,是城市发展中的“痛点”。
如今,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这些区域已蜕变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社区,不仅让近万户居民告别“忧居”困境,更通过功能重塑、文脉传承与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滇中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作为弥勒老城昔日的商业核心,民主街片区在岁月流逝中沦为“城市伤疤”。“以前路面坑洼,道路狭窄,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卫生差得很。”在这里居住了30年的张阿姨回忆道。2016年,由弥勒市政府主导、云南巨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以“文化+商业+居住”复合模式启动片区改造。
项目保留文昌宫、建国楼等历史建筑,将彝族挑檐、傣族雕花等民族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同时引入扎染、竹园红糖等非遗技艺,打造“弥勒印象”特色街区。如今,这里不仅形成了集居住区、商业区、步行街、学校和公园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更通过阿细跳月(弥勒市传统舞蹈)展演、非遗工坊体验等活动,让老街区变身展现民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我们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建筑焕发新功能,让老手艺找到新市场,让老空间焕发新生命。”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弥勒市的片区改造实践早已不是单纯的住房品质提升,而是迈向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
在西山路片区“巨人·世纪广场”,城市综合体不仅解决了1013户居民的安居问题,更通过引入写字楼、购物中心、健身中心等多元业态形成新商务核心;髯翁西路“中龙·时代中心”采用“上居下商”模式,以空中连廊串联低层商铺与高层住宅,实现“雨天购物不沾湿”的便捷生活。改造后的街区,特色小吃与文创夜市人气旺盛,带动餐饮、零售等产业协同发展,诠释了“改造一片、激活一片”的更新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湖泉生态园和红河水乡的周边改造与文旅产业联动,吸引了2025年中国流动科技馆云南省红河弥勒巡展等全国性活动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这场城市更新的蝶变,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共治”多元协同的成果。在民主街片区改造中,弥勒市政府通过长期摸底调研、民情走访、规划论证、民意调查、民居统计,将1900户居民诉求融入方案修订,回迁群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共建者,最终征收拆迁的签约率达到99%。
此外,弥勒市遵循5项改造原则——功能完备,打造综合片区;布局合理,满足多元需求;文化象征,突出地方特色;景观优美,实现内外通透;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服务。在这些原则指引下,弥勒市将文昌宫等历史建筑转化为社区标志,把彝族刺绣、阿细跳月等非遗元素植入商业业态。
当非遗传承人的米线店与时尚咖啡馆比邻而居,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生动诠释了“老空间新生”的更新理念,也让弥勒市这座“福地”真正成为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活力之城,为县级城市更新提供了实践样本。
游 希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中国质量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