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乡>>城乡风采>>

初心不负七十年 煌煌荣光谱新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为国家服务、科研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及社会公益和行业服务是中规院的四项主要职能。

  自1954年建院以来,几代中规院人始终践行“求实的精神,活跃的思想,严谨的作风”之院风,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政府决策。从建国初期参与156个重点项目选址以及兰州、洛阳、包头等全国重点城市规划,到上世纪70年代完成唐山、天津的震后重建规划,再到改革开放后参与完成了深圳设立特区、海南建省、三峡库区城镇迁建等工作,中规院全程见证、参与和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规院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服务中央、部委和各地政府的能力,积极开展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深度参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的总体规划,长期开展援藏、援疆、援青以及老少边困地区帮扶工作,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汶川、玉树、舟曲、芦山等灾后重建任务,勇于为祖国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担当历史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规院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紧密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心工作,不断调整工作重心,锚定“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的具体要求,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决策研究支撑、积极建言献策,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2020年以来,中规院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提出了“建设中规智库、打造中规作品、探索中规智绘、共筑中规家园”的“四个中规”建设新目标。2024年是中规院成立70周年,未来,中规院将持续深化改革、求实创新,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努力建设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国家智库和领先科研机构,为促进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建构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体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凝心聚力谱写『中规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规院紧密围绕部中心工作,在重要领域持续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更新行动

  中规院在各地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实践,探索建立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在省级层面,编制辽宁省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省部共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地市级层面,协助部跟踪指导第一批21个试点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编制苏州、宁波、烟台、潍坊、杭州、景德镇等地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城市内部片区层面,开展苏州古城重点片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无锡老东门片区更新规划、台州黄岩老城更新规划等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融资渠道、招引运营主体、创新政策机制、完善标准规范等全流程技术服务,有效推动各地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落地。此外,在重庆、宁波等地开展多尺度城市体检工作,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一体化联动。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在国家层面,完成《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在省域和区域层面,编制云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以及大运河保护规划等区域性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在城市层面,编制广州、杭州、南京、洛阳、开封、延安等数十个重要古都和名城的名城保护规划,开展拉萨、泉州、景德镇、周口、荆州、永新等古城保护更新规划及实施项目;在历史地段层面,开展北京崇雍大街城市设计及实施、抚州文昌里街区保护规划及实施、泉州中山路街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黄山屯溪老街规划等规划、工程设计和伴随式技术服务。

  城市设计

  中规院积极参与制定《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等工作。从宏观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研究,到中微观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积累了丰富经验,多次获得国家级城市设计奖项。先后承担了北京、苏州、义乌、三亚等试点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以及东莞松山湖、湖州中心区、北京南中轴、通州副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

  绿色低碳与生态规划

  中规院协助部制定《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先后负责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创建方案、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评估、上海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规划和全过程技术咨询、广州市南沙新区绿色低碳城区创建和规划设计指引等。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通过“+生态”与“生态+”战略,走出变资源约束条件为特色发展动力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崇明2035”规划、东莞生态园规划、张家港生态城规划等。

  乡村振兴和共同缔造

  中规院在贵州铜仁市、四川西昌市等地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在江苏昆山市等地开展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乡村设计类规划,在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安徽绩溪县尚村、安徽潜山市万涧村开展乡建伴随式规划,在安徽省潜山县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堂安片区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同时积极响应部“共同缔造”工作,在北京、深圳等地以责任规划师工作为着力点,探索专业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多层次融入与支撑。

  城市安全韧性

  中规院长年深耕城市安全运行、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建设等领域,先后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城乡基础设防能力提升、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工作,牵头和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城镇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等标准编制工作。长期协助地方开展市政基础设施、供水节水、排水防涝、综合防灾、消防、场地竖向、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方向的专项规划和技术咨询工作,为规划好、建设好、维护好城市生命线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海绵城市

  中规院协助部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机制及标准细则,先后承担鹤壁、南宁、常德、武汉、天津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无锡、宿迁、晋城、桂林、昆明、扬州、昆山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创“伴随服务+协同管理”的项目模式,为地方政府提供从规划到设计、从实施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伴随式技术咨询。

  服务国家建设“中规智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念,进一步强化中规院服务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心工作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规院正式推出“中规智库”学术品牌。202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中规院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中规院要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发挥智库作用”。

  “中规智库”坚定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目标,围绕服务中央决策、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应急处置、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国际合作六方面,积极推动智库全面建设。

  响应国家任务 开展决策咨询支撑

  积极落实部三大工程,围绕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政策和技术文件制定、调研督导、专题培训、政策研究等系列工作;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参与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评估、城市危旧房改造、超大特大城市等政策研究工作,形成关于房地产新模式、全国重点城市住房租赁等决策咨询报告。

  系统推进“四好建设”,通过完整社区建设,回应新时期“好社区”需求,参与多地完整社区试点推动与审查工作,完成完整社区试点经验总结,形成示范案例集,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完整社区试点解读。牵头编制《好城区评价标准》。开展《运用先进科技打造新时代好房子》《中国式现代化社区层面建设技术研究》《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研究。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领域,从“城市双修”开始,近十年来持续参与城市更新相关工作,参与起草《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跟踪服务,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并协助部开展宣贯工作。搭建部城市更新试点信息报送平台,及时跟踪各地更新信息。

  在实施城市体检方面,积极探索城市体检工作模式,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相关工作,修订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与标准、技术指南、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参编城市体检年度总报告。统筹部第三方技术团队加强地方自体检培训工作,组织第三方团队开展各省(区)调研,指导地方自体检并编写样本城市自体检综合报告。搭建部城市体检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全国70座样本城市遥感基础数据采集,为城市健康指数发布提供基础支撑。

  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中规院自1982年开始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参加《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等多个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牵头荆州、瑞金、遵义、徐州、开封、商丘、洛阳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评估工作。搭建了全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历史文化名城信息监管、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多个部级信息平台。

  在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开展《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建设指引》《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关于县域城镇化的路径举措建议》等一系列政策研究。积极落实县城建设、乡村建设“营建要点”内容。深入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评估工作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实践工作。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持续推进红安县柏林寺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进行经验推广,不断打造乡村治理示范项目。

  建立响应机制 发挥应急处置作用

  中规院自2015年开始承担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形成全国饮用水安全应急供水全方位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以及应急服务快速响应机制,为全国重要城市地区的供水水质督察和应急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年京津冀暴雨,中规院先后派出30余人参与京津冀地区的防汛救灾工作,开展水质监测分析、保障应急供水,现场指导城市应急物资储备、排涝除险、研判汛期灾情,开展“灾后用水安全知识”媒体宣传。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规院立即响应,随部抗震救灾专家组赴现场指导支持灾区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受损情况摸排、房屋建筑应急评估、市政设施抢险抢修等工作。

  聚焦重大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研究

  积极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攻关“卡脖子”技术。围绕“探寻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模式、防范城市安全风险”三个方向,牵头多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饮用水污染物、城市信息模型、城市道路塌陷、城市内涝等领域。

  紧密围绕部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在城镇化、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安全韧性、城乡绿色低碳、城市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并建设有住房城乡建设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遗产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进行业服务水平

  中规院现有多个行业组织的二级学术机构挂靠,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城市设计、社区建设、园林绿化专业、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交通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等学协会组织中的二级专业委员会。

  依托学术组织,中规院持续围绕城市高品质建设、城市设计、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体检、城市儿童友好空间营造、城镇化、规划创新、街区治理等主题,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交流合作与多学科交融,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探索“中规智绘”

  中规院积极践行“数字住建”发展要求,创建以规划为引领、数字化为基础的“中规智绘”发展新品牌,服务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化、智慧化工作,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融合多源数据 助力城乡人居环境监测评估

  中规院多年来持续积累各类数据,依托国家高分专项获取,处理高分数据超10万景。通过建立数据标准、开发自动化工具进行数据治理,形成覆盖全国的人口、建筑、土地利用、经济,以及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全国基础数据库,为城乡发展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基于雄厚的数据基础,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向城乡建设重点领域,搭建以“全国城乡发展基础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的城乡发展监测信息平台,持续对重点区域开展监测评估,为区域战略实施、城镇群与都市圈发展决策提供支持。一系列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国和重点区域城乡建设的状态可监测、效益可评估、决策可支持。

  信息平台赋能 支撑“四好建设”与城市体检工作

  中规院服务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形成了样本城市体检数据库,建立了第三方全国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制定了《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城市体检成果资料汇交要求(试行)》等标准文件,指导省级、市级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建设,规范数据共享交换内容。

  自主研发“智绘查”城市体检调查助手,高效采集数据并实现调研信息的“一张图”汇集,已服务宁波、杭州、哈密、海口等城市体检工作,并收集874个社区、50余万条数据信息,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的科学配置、精准嵌入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人居中国”平台搭建城市更新工作信息化平台,全程跟踪试点城市监测工作机制建立、制度政策出台、规划计划编制、更新项目实施等工作。支撑了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全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切实做到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字技术赋能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为有效支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工作,中规院持续开展“名城名镇名村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平台建设,先后建设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填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查备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检评估系统。

  中规院研发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集中展现传统村落中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村落单馆数量已达到1050个,覆盖全国31省(区、市),传统建筑数量10800栋,非遗项目数量1800余项。

  攻关新技术 助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是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的基础性平台。中规院从政策、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支撑CIM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结构化治理关键技术”中,完成工业互联网专项“BIM软件与CIM平台集成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攻关。完善CIM基础平台标准体系,发布《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技术标准》等行业标准,编写《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导读》。

  中规院汇聚覆盖中国40余个主要城市道路路网、路况运行、职住通勤、充电基础设施、慢行骑行等板块数据资源,成立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开展面向治理应用的指标体系研究与系统功能建设,持续发布《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等年度报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研发新产品 先行示范打造样板

  中规院面向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信息化的产品研发,在城市体检、CIM平台、TOD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比较成熟的产品。

  城市体检平台建设。在宁波、杭州、海口等多地建设城市体检平台,汇集展示多源数据,进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评估、诊断。

  CIM平台建设。在雄安新区、苏州等地建设CIM基础平台,集成遥感、GIS、BIM、物联网等数据,实现城市、场景、建筑等多空间尺度信息的展示和应用。

  TOD平台建设。建设全国主要城市TOD平台,监测、评估城市轨道线路、轨道站点运行情况,为多地提供信息服务。

  同心协力共筑“中规家园”

  近年来,中规院坚持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注重传承部史部风、院史院风,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投身住房城乡规划建设治理事业。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职工成长成才,坚持“数字、绿色、人文”理念,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中规家园”氛围,持续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筑牢团结奋进的“党员之家”,为院“四个中规”建设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树立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好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其中,院工会开展全员心理关爱、职工慰问、送温暖行动,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为退休老同志举办荣退仪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支持十余个文体兴趣小组全年开展别开生面的职工集体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职工之家”。院妇工委着力在促进女职工个人成长、家庭建设、子女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建设亲子书架、建立母婴哺乳室,组织生动活泼的“三八节”“六一节”活动,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呈现新风貌,营造温暖贴心的“女规划师之家”。院团委和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青年学习实践,积极参与青年演讲、青年联谊和志愿活动,营造蓬勃向上、活力四射的“青年之家”。

  在团结奋进、温馨和谐的“中规家园”氛围鼓舞下,院职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模范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院内多个集体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十余个院职工小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