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乡>>传统村落>>

创新引领 源头治理——安徽合肥探索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科技赋能、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2013年,合肥市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打造公共安全领域产学研用基地。2015年,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探索形成了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 谢展文

  【亮点】

  以场景应用为依托

  织密立体监测“网络”

  合肥市以“点、线、面”结合,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消防、水环境、综合管廊八大领域,系统构建智慧化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体系。

  梯次拓展应用场景。合肥市将城市作为应用场景,推动系统应用由“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一期5座桥梁、27公里管线扩展到二期51座桥梁、2100多公里管线,再到完成燃气高风险区域监测预警全覆盖和四县一市城市生命线建设,累计布设前端感知设备约8.5万套(燃气6.9万套,桥梁1.1万套,供水0.25万套,其他各类0.25万套),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燃气5005公里,供水1484公里,排水554公里,热力201公里,中水14公里,综合管廊58公里)。

  系统构建集成网络。将城市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大系统通盘考虑、系统设计,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集成安全管理“一平台、一张网、一体系(指挥)”,逐步实现城市生命线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不断提高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推送、精准处置风险隐患能力。

  【亮点】

  以智慧防控为导向

  打造安全运行“中枢”

  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权属复杂、多部门交叉、缺乏统一技术支撑等难题,2017年,合肥市成立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作为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前沿哨兵”,形成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安委办牵头、多部门联动、中心统一监测服务的运行机制。

  全时段监测值守。建立7×24小时值守制度,监测系统自动报警提醒,值守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利用专业研判模型,确定风险位置和周边影响情况。

  智慧化分析研判。结合危险源、防护目标、人口与交通等数据,对报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预警分级,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属单位推送风险警情和安全隐患分析报告,定期提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分析月报、季报和年报。

  长效性辅助决策。及时为现场风险处置提供泄漏点位溯源、抢险开挖等技术支持,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趋势预判。

  【亮点】

  以创新驱动为内核

  构建科技治安“路径”

  合肥市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

  建设一流团队,构建一流平台。以清华大学一流高校、公共安全一流学科、范维澄院士领衔的一流团队为基础,集聚公共安全研究团队。建成巨灾科学中心,在城市安全的16个领域,系统布局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公共安全智能感知与应急装备创新中心等20余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为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关键技术,制定标准规范。系统性突破“精细前端感知、精准风险定位、预警协同联动”等关键技术,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多项,研发自主可控的燃气激光探测器,打破国外垄断,良品率从30%提升至90%、成本降低60%;自主研发供水管网检测智能球,实现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达到1米;建成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远程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服务面积超10亿平方米;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标准体系,编制《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两项地方标准,牵头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监测通用技术规范》并获国家立项。

  【成效】

  城市“生命线”

  成为发展“安全带”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运行以来,风险排查效率提高约70%,事故发生率下降约60%,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安全带”,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高。

  “一图览”,实现风险可视化。通过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自动汇聚前端感知信息,以“一张图”形式立体呈现各类管网,异常情况动态显示、实时更新,做到一目了然、一键推送,实现数据可取、可控、可用、可靠。系统运行以来,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险情333起、沼气浓度超标5671起、供水管网泄漏109起、热力管网疏水阀运行异常95处。

  “一网控”,实现监测智能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通过前端传感器实现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准推送,构建城市安全智慧化、全链条管理网络,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目前,工程已建立50多个智能化预警模型,涵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可视化平台,立体呈现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一张网”,实现各类型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状态透彻感知、智慧分析、精准处置。

  “一体防”,实现处置联动化。通过监测中心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加推到行业主管部门和运管企业,第一时间由牵头行业部门协同抓好风险处置,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新型应急处置机制,有效保障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时效性和处置规范性。

  “一表清”,实现保障精准化。围绕城市生命线建立地下综合管线地理信息系统,为轨道交通、旧城区改造、水环境治理等城市建设累计提供24.4万公里管线信息和分布态势,节约探测费6亿元,有效避免重复开挖和施工风险,提升城市建设质量。

  “两朵云”,实现服务集成化。深度挖掘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教等细分产业,构建以城市生命线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为牵引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广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由“卖产品”向“场景拓展、服务集成”转变。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