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道路探索

  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无障碍环境不仅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平等参与共享,也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障碍环境供给应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加强法治保障,落实政府责任,明晰职责边界,加强数字赋能,激励市场参与,优化社会服务,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供给的效能、质量及与需求者的贴合度,进而实现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

  □ 吕明晓

  以法治化规范资源配置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保障和实现无障碍权利,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规。

  通过民主协商、执法检查、检察公益诉讼等措施,完善无障碍环境供给政策,督促政府部门带头做好无障碍环境供给,在保障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建设中同步推进无障碍环境供给。

  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现代政府和公共财政职责,明确政府、社会、家庭等在各类无障碍环境设施、产品、服务供给中的边界,落实政府在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类无障碍环境供给的责任,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救助福利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激励企业研发和社会组织从事无障碍环境领域的责任,同时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分工及配套的转移支付政策、财政对私人部门提供无障碍环境的奖补政策。

  明确宾馆、景区等公共场所以及打车、网购等平台提供基本型无障碍环境的供给责任和无障碍合规性自查责任。

  以循序渐进推出、修订等方式丰富拓展无障碍标准化体系,通过强制标准规范落实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无障碍环境供给、维护的主体责任。

  以数字化创新供给模式

  大数据赋能无障碍环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可通过手机无障碍模式提供成型的产品与服务;二是可对无障碍环境需求进行精准刻画;三是对各类无障碍环境供给资源进行集约、优化并形成可行、可交流的路径;四是对无障碍环境出现的堵点、断点进行反馈,经修复后可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链式无障碍环境;五是能有效连接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来提升效能。

  当前,由于缺乏无障碍环境资源调查、系统录入和集成管理,同时,各种平台系统特别是与出行相关的平台系统缺乏盲人出行、轮椅出行等模式,数字化创新无障碍环境供给总体来说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

  2022年11月,高德地图正式推出无障碍“轮椅导航”功能,首批试点为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为各类平台系统作出表率。期待出行平台系统在精准掌握道路和盲道信息基础上推出盲人出行模式,为盲人出行提供导航服务,使盲人在佩戴智能盲人出行导航头盔以及亲友、志愿者通过APP在线提供帮助下,基本可以自行出行,这比携带导盲犬的效果还要好。

  另外,实时手语识别与翻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有一些进展,但其产品投入使用无论是效能还是在线免费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在先发地区试点先行基础上,全国层面无障碍环境资源集成数字化需要在政府主导、平台支撑、高科技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并随着科技发展、无障碍环境进步不断迭代升级。

  以社会化促进供给协同

  深化普及通用设计理念,无障碍环境的受益对象是所有人。通用设计是全民设计、全方位设计或是通用化设计,无须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和环境,是面向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包容性设计。

  无障碍环境与当前重点开展的适老化、适儿化、适残化改造充分结合,一体推进,根据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失能人、伤病人、孕妇等的可行能力和个性特点,寻找最大公约数,避免重复改造、多次改造带来的资源浪费。

  强化无障碍环境供给的系统性管理和源头保障,加强施工设计、产品制造审查和全过程维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政治地位、荣誉表彰、研发补助、成果奖励等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创新型主体,如高校、企业等参与无障碍环境创新供给。

  加强宣教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合力,条块结合,主管部门指导和属地责任落实同步推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出版、影视、建设、交通、金融、旅游、商贸等行业以及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社区等机构协同发力,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覆盖城乡的全链条无障碍环境。特别要发挥残疾人组织、老年人组织、儿童组织、特教学校等机构的参与积极性,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加契合无障碍环境需求。

  以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要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提升无障碍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重点在于完善与现代治理、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十项机制。

  一是政府带头执行机制。党政机关要带头遵守无障碍环境法规,做好无障碍环境供给,为社会各界提供示范和表率。

  二是资源专项调查登记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完善的无障碍环境统计及发布制度,每5年开展一次无障碍环境资源调查登记,每年公布一次无障碍环境统计公报,为消减无障碍环境问题存量、由城及乡补齐短板、打造链式无障碍环境、集成无障碍资源数字化提供基础。

  三是政策出台调整听证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出台和调整无障碍环境政策,按有关程序和范围举行听证会,促进决策科学化。

  四是政府顾问和智库支持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应当建立无障碍环境供给议事协调机构,并聘请专家担任顾问。组建无障碍智库联盟,提供决策咨询、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对于无障碍环境最新政策和成果予以交流,能推广的予以推广,可共享的予以共享。

  五是第三方评估、认证机制。财政等部门对无障碍环境供给投入及其质量进行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评估、认证,以符合专业标准为前提,以提高受益人满意度为标准。

  六是无障碍环境体验与反馈机制。公共场所、社区等新建和改进工程,邀请残疾人、老年人、专家学者等开展体验,并将存在的问题整改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形成闭环管理。

  七是执法监督督导机制。细化法律条款,明确分工协作、灵敏高效的执法机制,健全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督导部门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文明城市验收加分等机制,畅通无障碍环境问题投诉响应渠道并快速处理。

  八是学习培训赋能机制。围绕重点对象开展无障碍环境相关的培训,更好地使用高科技无障碍产品提升出行、交流等能力。

  九是资源节约循环使用和志愿服务机制。搭建平台载体,匹配供需信息,促进无障碍有关设备、物品循环使用。推动无障碍环境宣教进校园,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为无障碍环境需求者提供志愿服务。

  十是表彰奖励和惩戒机制。对于促进无障碍环境事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破坏无障碍环境事业和拒不执行法规、经督促不予整改等行为予以惩戒。

 
 作者单位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