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陕西三原柏社村:“下沉式地坑窑”的集中保护区
- 时间:2023-02-24 13:12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柏社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是关中通往陕甘宁地区的重要通道,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村的窑洞式民居最具特色,是中国下沉式地坑窑的集中保护区。
柏社村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有“渭北旱腰带”之称。村内地势平坦,北部嵌有数条自然冲沟洼地,楸树群高大繁茂,环境自然幽闭。
柏社村南部是村落的中心,窑院分布较为集中。北部结合地形在胡同古道两侧有部分明窑(崖窑),中段东部是有百年历史的明清古街区。
柏社村现有780个传统窑洞、225个下沉式窑洞四合院以及部分靠崖式窑洞。窑洞形制丰富,有方坑式四合头、八合头、十合头、十二合头等多种。
下沉式地坑窑极具传统智慧,其修建利用了黄土直立边坡的稳定性,在平地上开挖一方形天井,并在天井内向四周挖窑。进入下沉院落的坡道则根据地形条件设计成直线或折线。地坑窑建造简单、费用不高,能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窑洞上的覆土保温性能,冬暖夏凉。
下沉式地坑窑每一院落为一户,一般在东、南、西三面各开两孔窑,北向开一孔窑。通常人居二至三孔、家畜二孔、厨房一孔,其余储藏杂物。院内常设一口水井,四周筑有拦马墙。村内家家户户种植果树,树冠伸出地面,提醒行人防止跌落。
柏社村有社火、唢呐、手工刺绣、面花、剪纸、木雕等民间艺术。社火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节目大多短小精彩。社火期间,民间艺人会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秦腔班社人才济济,生、旦、净、丑、文、武乐队行当齐全。村内至今仍保留戏楼,与古树、古窑相得益彰。
2013年,柏社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柏社村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指引下,加强村落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并且依托关中窑洞民居与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研学、观光等新业态。
孔晓红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