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西子湖畔风雅“宋”——浙江杭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之一
- 时间:2024-05-13 09:56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龚后雨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本报记者 龚后雨 摄
杭州,婉约浪漫却不失厚重大气,温婉有礼却不失铮铮风骨。风情万种,也气象万千。杭州之美,既在颜值,更在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G20杭州峰会的重要讲话中褒扬“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宋韵,无疑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特质和文化基因。
什么是宋韵?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韵文化启于北宋而盛于南宋,凝聚为一个时代的独特气质和风尚。宋韵凝聚了日常生活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发明创造的智慧之韵、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和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
宋韵千年入梦来
江南一枕钱塘水,宋韵千年入梦来。杭州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国都和南宋时期的宋朝都城,是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重要端点城市,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实证地之一,是中国传统人文艺术宗教集萃胜地与文人墨客心目中的“诗意江南”,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杭州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自隋代建造州城以来,至今仍保持“襟江带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3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当年五月,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重建宋政权,史称南宋。宋高宗赵构为避敌一路南下,于建炎三年(1129年)抵杭州,诏令改州治为行宫,并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下诏以临安为“行在所”,正式定都于杭州。
历时152年的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黄金时代。南宋立足杭州,辐射江南,经济与文化取得长足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苏东坡的西湖情缘
曲径通幽,竹影婆娑,粉墙黛瓦、玲珑精致。走进西湖苏堤南端东坡石像旁的杭州苏东坡纪念馆,流连主楼展厅、书法碑廊、酹月轩,细致了解东坡先生的生平事迹、在杭政绩、传说逸事、文学创作等,你就会明白,苏东坡当年如何呕心沥血,用心用情,对西湖、对杭州这座城市作出的巨大贡献,就会更加理解杭州人民对“老市长”苏轼的深情追思。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一生于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独到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苏东坡则曾两度出仕杭州,共约5年时光。第一次入杭州,是公元1071年,苏东坡34岁。前一年,因不满王安石当权,他向皇帝宋神宗请求罢免王安石,失败后遭到诬陷,于是请求外任为官,被任命为杭州通判,主要负责审问案件等。“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携着妻儿刚到杭州,苏东坡就一见钟情,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秀山丽水。
公元1089年,苏东坡52岁,饱经风霜的他因为厌倦朝廷政治纷争,再次自请外任。这年3月11日,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杭州知州,同时任浙西路兵马钤辖,管辖浙西七州兵马。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苏东坡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在杭州期间,无数次来到西湖,或湖上泛舟,欣赏歌舞笙箫,品味碧水波光;或岸边流连,看花开花落,莺飞草长。在这里,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华,整修西湖泽被后世;在这里,他邂逅了后来成为他人生的知己和伴侣的王朝云,成就了一段浪漫佳话;在这里,他结交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朋友,生活丰富多彩。
杭州与西湖,一次次激发了苏东坡的诗兴与才情。有人统计,在杭州期间,苏轼大约写了300多首诗词,其中描写西湖的诗词占了很大部分,苏东坡对西湖毫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和钟爱,他描写西湖的诗句,让西湖增添了更多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林语堂曾说:“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
“三贤堂”内话先贤
漫步苏堤,远处碧波荡漾,近前绿柳轻扬,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行至锁澜桥与望山桥之间,有亭翼然,正是有着近800年历史的“三贤堂”。正门“月香水影”牌匾下的楹联“春烟寺院敲茶鼓,夕阳楼台卓酒旗”取自王安石胞弟王安国的《西湖春日》诗。
三贤堂亦称先贤堂。为纪念白居易、林和靖、苏轼三位西湖先贤,临安府尹袁韶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建立三贤堂,元初堂废。2021年,杭州市在打造苏轼文化公园时,在原址附近重建三贤堂。堂前大石块上“三贤堂”三字取自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墨宝。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是三贤堂内悬挂着的三位先贤的三篇代表作牌匾,都是流传至今的绝美诗句,又各具特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把人们带入富有动感的西湖美景情境中,把春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色彩缤纷。杭州人把白居易请入“三贤堂”,当然有充分的理由,他不仅也在杭州当过“市长”,为杭州城市建设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更是写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不朽诗句,成为杭州千年不衰的城市广告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作者是被誉为“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林和靖)。林逋饱读诗书,不慕名利,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只喜欢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而人称“梅妻鹤子”。此诗他以梅自喻,写意传神,意境优美,渲染出梅花高洁、清冷的品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春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无论阳光明媚,还是小雨连绵,苏轼都觉得那样美好,吟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全诗立意高远,视野旷达,比喻精妙,展现了西湖多姿多彩的风貌。毫无争议地成为古今描写西湖诗词中的巅峰之作。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西湖是绽放在杭城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实,西子湖畔让人敬仰的何止三贤堂的三位先贤,在杭州、在西湖尽情挥洒灵感的文人骚客还有很多,仅宋朝就有欧阳修、范仲淹、陆游等名重一时的大家,杭州之美、西湖之韵熏陶并感染了他们,他们也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为杭州增光添彩。
南宋官窑:见证一个风雅的时代
著名作家、收藏家马未都曾说:“宋瓷,是中国美学的顶峰。”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态载体的。宋人之风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的便是诸类高品位颜色釉瓷器的诞生,而其中南宋官窑瓷器更是以极致的品质、独特的工艺和清雅的美学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南宋王朝迁都杭州后,设立了两处官窑专为皇室烧造瓷器:一是修内司官窑,窑址位于上城区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一条长约700米的狭长溪沟的两端;一是郊坛下官窑,即今天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所在位置。官窑专烧宫廷用瓷,不惜工本,质量很高产量却很小,传世品也不多,其产品专门用于满足宫廷饮食、祭祀和陈设等方面的需要。
如今,在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群山环抱、绿树丛中掩映着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就包括了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8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匠人们用纯青的炉火和高超的技艺,打造出了美如碧玉的青瓷珍品。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于1992年正式开放,是国内首座依托古窑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60亩,设有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中国陶瓷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另有临时展厅,全年不间断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远处群山叠翠,近前鸟语花香,走进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记者不禁被其美丽的景色所感染,一步步沉浸在浓郁深厚的宋瓷文化氛围中。30多年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识、凸显杭州南宋故都历史风貌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已成为集展示、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博物馆,是杭州一处不可或缺的人文亮点。
回眸800年,南宋官窑记载了南宋古都的一段神奇史话,演绎了中国瓷器的一曲华彩乐章。陈列以青瓷故乡、御用之瓷、风雅之美、皇宫遗珍、南宋官窑遗址与工艺为专题,依托南宋古都历史与文化背景,展示南宋官窑作为青瓷珍品的价值。陈列在营造南宋时期历史氛围的同时,大量展示南宋官窑出土文物,让观众了解南宋官窑,亲近历史文化,回味杭州古都文明的博大精深。
郊坛下窑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是我国最早被发现的古窑址之一。目前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的遗址展示采用了总体覆土复原、局部展示原貌的方法,观众可进入遗址区域近距离感受800年前这里创造的辉煌。
老虎洞窑址位于杭州九华山麓,自1996年被偶然发现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揭露出宋、元时期不同的陶瓷生产遗迹,其中的南宋层作坊营建考究,出土大量可拼对成型的瓷片,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被多数陶瓷专家确认为历史记载的“修内司窑址”。
2006年5月,郊坛下窑址与老虎洞窑址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南宋官窑遗址成功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德寿宫:地下珍宝光芒重现
2022年11月22日,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复原研究、规划设计,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德寿宫这座曾经临安城中璀璨耀眼的宫苑在地下沉睡800余年,经由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终于重现光芒,毫无争议地成为杭州宋韵文化的“扛鼎之作”,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一级调研员卓军介绍说,南宋德寿宫始建于绍兴三十二年,为宋高宗赵构退位后居所,与南宋皇城遥相呼应,坊间也称北大内。在此前的800多年间,德寿宫遗址始终未被世人所窥探,直到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望江路、中河中路东北角进行考古发掘,部分遗址方才得以重见天日。
德寿宫遗址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规格最高、揭露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南宋皇家宫殿园林建筑遗址,总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了各历史时期类型丰富的考古遗迹,其中包括宋孝宗时期中轴线上的重华殿及西区慈福宫等重要建筑遗址、能确定德寿宫基址范围的宫墙遗址、揭示南宋皇家园林“叠石理水”意境的水闸、方池、假山、亭榭等遗址。
德寿宫遗址的发掘,是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的重要一环,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孝宗曾用“山光水色无尽时,千岩万壑藏云烟”描述南宋时期德寿宫的宏大景象。鼎盛时期,德寿宫内拥有建筑270余间,北苑“小西湖”划分为四大区域,布置春夏秋冬四季景观。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展览设计从遗址、建筑、宋画中提取设计元素,展厅主色调选取青梅、芸黄、朱樱等传统中国色,用现代材质展现传统韵味,以传统碰撞当代的方法呈现风雅宋韵,呼应宋人在复古与创新中不断实践着的美学与艺术。
在中区遗址的设计动线上,三块巨型幕布将遗址北、东、西三面包围住,打造成一个沉浸式CAVE(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影像播放空间。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跟着孝宗一起从皇城出发,经御街,到德寿宫,进入高宗寿庆经典场景,沉浸式体验南宋临安城、皇城和德寿宫的宏大,南宋时期高宗和孝宗父慈子孝的情感基调以及皇家礼仪。
叠石理水展项用AR(增强现实)摄像头实时展现遗址本体,根据考古复原水闸、水渠、方池,三维呈现理水运行原理。这一系列数字化展项沉浸式地再现“宋韵文化”,见物、见人、见生活,带观者体验穿越之旅。
西区通过精心设置的特写、中景、远景三视角联动,形成视觉上纵深透视感,动态演绎高宗游园场景。观展者还能看到宋高宗在池边茶阁纳凉、谈《诗经》等故事画面,更深入地了解南宋的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中区和西区共设置了10个数字化“打卡点”,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AR和VR(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展示不同时期的德寿宫遗迹和皇家宫殿建筑园林风貌,让观众更好地读懂时间轴的演变,感受800年前宋韵。
德寿宫有名的园林景观“小西湖”通过三维复原技术进行了动态演绎——在西区遗址入口,一张巨幅投影长卷上,全景宋画风格演绎小西湖十个节气、一天的时光变化,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园林风光,使观众步移景异、身临其境地感受南宋园林之美和宋韵生活。
南宋德寿宫遗址展陈展示包括5处常设陈列展示区:重华宫正殿复原陈设展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区本体展示区。
从空中鸟瞰德寿宫,一组自带皇家气象的宋式宫殿建筑,与南宋御街、清河坊、胡雪岩故居等连为一体,镶嵌于湖光山色与高楼大厦之间的过渡地带,现代城市为历史开了一扇窗,留了一道门,南宋皇城触手可及,宋韵气息扑面而来。
德寿宫 童贤伟 摄
本栏目由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指导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