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扮靓老城“面子” 做实民生“里子”

——四川广安打造西南滨江台地城市“城市更新+海绵”建设项目典范


  项目建设,示范引领。项目品质直接关系着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为充分发挥可推广、可复制项目的示范作用,中国建设报社在成功开展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系列活动基础上,继续公开征集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典范(以下简称“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征集活动由报社政策研究中心全面统筹。现在《中国美丽城市》分批次展示入围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享新时代中国特色海绵城市建设智慧。

 


项目分布图

 


会展街鸟瞰图

 


会展街离线式生物滞留带实景图


西溪片区富源街改造前后对比图

  地阔为广,民富即安,广土安辑,是为广安。四川省广安市素有“川东门户,伟人故里”之称,是典型的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渠江穿城而过,地形以丘陵为主,整体呈现出三级台地结构特点。近年来,广安市充分结合中心城区的地形特点,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更新中全面落实海绵理念,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全面解决老城排水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安市西溪、平安、中桥片区道路管网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城南二级台地,覆盖约3.7平方公里城市范围,服务常住居民约20万人,实施会展街、凌云路等共计46条道路管网综合改造,计划总投资4.5亿元。该片区已建成多年,存在河道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管网雨污水合流及混错接、社区及道路居住品质不佳等问题,在更新改造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收集多渠道信息、运用软件模型模拟等措施,深入分析成因,统筹解决城市水安全、水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问题,连片系统开展河道—管网—道路—小区等工程,因地制宜落实海绵理念,成为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老城改造示范片区,为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

  打造“城市更新+海绵”示范

  摸清本底,综合整治。按照“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系统思路,通过管网普查、实时监测等多渠道获取信息,运用SWMM(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等软件对片区内涝风险、面源污染等涉水问题进行模拟,摸清底数现状、找准问题短板,着眼于流域区域,分片区系统推进西溪河生态综合整治等河流水系综合整治、道路管网综合改造、西溪花园等23个老旧小区改造、望江公园等源头地块海绵化建设、西溪河下游两岸截污干渠(管)复线工程等工程,实现片区“大—中—微”城市排水系统的耦合循环,雨天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显著提升、河道水质持续向好、居住品质明显改善。

  因地制宜,创新做法。按照“蓝绿灰”融合的思路,在实施地下排水管道更新改造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地上绿色海绵设施。结合老旧街道现场条件,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产学融合,创新采用模块化、易施工、低维护、省成本的“离线式生物滞留池”特色做法,即在市政雨水口前,连通2~4个相邻独立树池形成分段式生物滞留带,取消传统溢流井,保留道路雨水箅子作为超量雨水排水出路,这样既创造海绵设施空间,也能够保障排水安全,还有效降低施工难度、节省造价,同时增加绿化空间,实现老城环境“大提升”。

  提炼总结,立法定标。在上位立法层面,出台《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技术标准层面,根据广安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与中心城区三级台地地形特点,建立本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编制《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源头控制设施设计规程》和《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规程》2项地方标准,实现海绵设施的设计参数本地化和设计流程标准化。在标准的指导下,项目创新采用开孔侧石、离线式生物滞留池等海绵设施设计。申报“雨水收集调蓄树围”和“道路雨水利用结构”2项专利,并将专利应用于民和街、广惠街等道路改造,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系统施策

  实现老旧城区“逆龄蜕变”

  综合治理水域环境。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污涝统筹、系统治理、连片推进的思路,重点解决市民广场等易涝积水点,进一步提升西溪河水质。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整体达到65%,市政道路实现100%雨污水分流,雨水管网重现期达到3~5年一遇,西溪河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片区排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西溪河水质稳定在地表Ⅲ类水。

  验证推广创新做法。项目创新提出的“离线式生物滞留池”做法,已经经过多场降雨考验,能有效控制道路12.5毫米降雨,滞蓄功能、下渗性能较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生物滞留带平均间隔约30米,长度为5米,采用了金叶菖蒲、南天竹、鸢尾等广安本地长势较好的海绵植物,确保市民通行和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兼具景观效果。截至目前,“离线式生物滞留池”做法已在广安10余个项目中得到推广,起到了较好的展示、宣传、科普效果,获得市民一致好评,形成了广安自身的海绵建设经验与技术创新。

  持续激发城市活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实现了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沿街商户自发在社交平台称赞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市民群众对海绵项目实施满意度达到97.76%。

  摸清本底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系统谋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灰绿”结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通过摸清本底,识别片区城市内涝、面源污染等涉水问题,统筹考虑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提升等多个目标,全面分析、系统施策、创新做法,为提升片区整体水安全、水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西南滨江台地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激发老旧城区活力提供了广安经验。

 
 图文由广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提供

上一篇:文化赋能 给老工业城市添彩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