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守护文化根脉 赋能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孙思妍

  近日,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以下简称“名城分会”)年会在重庆举办。会议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助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共话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之路。

  理念深化

  从单体保护到全域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与文化根脉,其保护理念的深化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多位专家关于保护理念的阐述,展现出从聚焦文物古迹本身,向覆盖城乡、融通古今、关联自然与文化的全域、全要素保护观转变的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表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应当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广泛的学术共同体,针对老城基础设施提升、空间肌理真实性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名城分会主任委员张兵认为,要学习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发挥专家作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多部门协同推进保护工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理论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李大红以重庆的生动实践,阐述了保护理念的落地成效。重庆通过保护修缮传统风貌区、创新打造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则将视角投向广袤乡村,提出了“文化引领的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理念。传统村落兼具物质、制度、精神三重文化内涵,她呼吁通过强化“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内涵。

  技术创新

  保护管理迈向“智治”

  当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今,科学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保护难题,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注入新活力。

  技术赋能首先体现在对保护对象更全面、更深层的认知与管控上。名城分会副秘书长霍晓卫指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整体性保护需秉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思维。他以山西省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识别遗产富集区、协调空间用途管控、用地政策保障等策略,实现全域层面的系统性保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副总规划师汤芳菲详细介绍了如下情况:浙江省通过建立“一图一表”数据库、搭建数字化平台等举措,构建起全要素统筹、全生命周期的省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一系列具体的技术应用案例展现了“智治”的潜力。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带来了新疆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案例。博物馆巧妙运用全透明屏、数字全息、3D光雕等呈现技术,打造出丰富新颖的沉浸式游观流线,形成全新的空间叙事体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永生分享了广州“数智技术赋能名城治理创新”的实践——建立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统一存储;利用人工智能与低空遥感技术,开展风貌变化智能识别与预警。

  文化遗产的安全底线不容忽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所副总工程师肖泽南聚焦消防难题,认为应在保护街区现有肌理的前提下加强防灾区划、配备小微车辆、前置消防装备,通过技防措施减小火灾荷载密度、限制火灾蔓延范围、改善材料防火性能、扩大探测保护范围。

  路径探索

  多元共治激发内生动力

  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更加注重机制创新、社会协同与活化利用,需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

  责任规划师成为连接专业力量与基层治理的重要纽带。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牵头人冯斐菲系统介绍了责任规划师在遗产保护中“技术支撑+治理协同”的双重担当。北京市通过法规保障、配套制度、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的闭环管理,构建起“政府—专家—社区—居民”多元共治生态。

  各地的实践探索则展现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多种可能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局长马红杰分享了朝阳区文脉传承与空间革新双向赋能的路径。798艺术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蜕变,打造了“文化IP—数字赋能—消费转化—生态共生”的发展路径。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余颖介绍了重庆如何以系统思维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整体格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以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设计为例,展示了如何以整体性视野串联“山、城、江”脉络,对叠加的多时期文化遗产进行精细化保护。

  对于更具文化意象的胜迹遗产,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教授毛华松呼吁给予更多关注。他以襄阳岘山等为例,阐释了地以人胜、地以诗胜的胜迹形成机制,分析了胜迹遗产在地方历史的文学书写与空间再现中持续演进的历程。

上一篇:山西晋城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整治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