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城乡人物>>
孙庆怀:乡村医生搬"家"记
- 时间:2015-01-12 10:29
- 来源:京郊日报
乡村医生孙庆怀,最近连着几个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感觉像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昨天(1月7日)一早儿,他穿上从城里新买回来的呢子大衣,对着镜子把头发一遍遍梳理整齐,出门了。老孙遇到了啥好事?
老孙的卫生室搬了新家!顺义区财政出资重新装修了茶棚村闲置了六七年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偿提供给孙庆怀做村卫生室。如今,这个空巢站挂上了新牌子——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茶棚村卫生室。新漆的黑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孙庆怀打心眼儿里高兴,忍不住上前一遍遍摸着这块新招牌。
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孙庆怀,1972年从医,这40多年的从医史可谓是跌宕起伏。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有合作医疗,村里建起了方便村民看病的保健室。那会儿,孙庆怀受当时的大队部委派,到乡卫生院学医,学成归来就在保健室里当了“大队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保健模式的终结,村医变成个体医生,没编制、没级别、没工资、没福利、没劳保。很多“大队医”都转行了,可老孙依旧坚持着。“图啥?”老孙说,“一是为养家糊口,二是很享受那种被病人尊敬的感觉。”
此后,老孙把卫生室开在自家院里。孙家的老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十分破旧。孙庆怀把靠东的两间上房腾出来当卫生室。卫生室里陈设也十分简单,一间用于存放药品,一间做诊疗室。用了几十年的木头桌子,就是诊台,上面摆着结算医药费用的算盘,个别算珠已开裂。老孙说,虽然陈设简单,但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习惯找他来瞧病。
近几年,老孙家的生意却日渐惨淡起来,接诊量由最多日均二十多人,降至三四个人。“自从新农合开始实施,村里人看病都往大医院跑,能报销。”老孙清楚,他不在医保报销体系内,一度也曾想过转行,但一件发生在夜间的急诊,改变了他的决定。一天深夜,一名村民跑来砸门,他父亲的牙疼病犯了,他家距县城医院20多公里,夜里又没有公交车,只好就近来找孙庆怀救急。老孙会针灸,几针下去就止疼了。家属千恩万谢。这件事后,老孙觉得自己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
可如何改变自己的诊疗环境,一直是困扰孙庆怀的一块心病。看到村里建起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却一直没能开门接诊,老孙比其他村民更为关注。他曾找到镇卫生院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派不出医生。老孙觉得这么好的房子就这么空着,着实浪费,几次做梦都梦到自己搬进去给大伙儿看病。
如今,美梦终于成真。在顺义区出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承诺将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地区20分钟医疗服务圈,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设施配置和技术能力提升。盘活因没有医务人员而闲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茶棚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为村卫生室,成了区里今年的一项试点。
顺义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顺义医务人员编制存在1000人的缺口,导致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因缺医生而无法投入运营,成了“空巢站”。如今,该区不仅是简单地把服务站“转让”给乡村医生,还把茶棚村卫生室纳入了新农合医保报销体系,解除村民在就医报销上的顾虑。
163平方米的新卫生室里,设有门诊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等多个房间,粉刷一新的白墙,码放整齐的零差价药品……处处透着现代化、规范化。村里还通过竞聘,录用了一名具有计算机中级证书的年轻村民给老孙当助手,负责收费、开具医保统一的机打发票。
看病地方大了,医保能报销了,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在家门口就解决了。64岁的村民赵从霞嫁到茶棚村已有43年,对于家门口看病能报销的政策,她由衷地高兴:“以前感冒这样的小毛病也要坐车去大医院,来回就是一整天,小病都折腾成大病了。现在家门口看病这么方便,没事谁还总往区里医院跑呀。”
(责任编辑:崔凤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