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保护地名文化遗产需铺就法治化进阶道路
- 时间:2023-08-04 08:58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六朝古都”南京日前公布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贤街、乌衣巷、朱雀桥等在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的地名被列入其中。截至目前,南京已评定210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涵盖古城、古镇、古村落、街路巷、古桥梁5类。
曾经,“洋地名”在各大城市广为流行,地名“任性”命名、更名现象也风行一时。基于此,各地纷纷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遏制地名“大洋怪重”现象,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际上,地名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标注位置上,更体现在其所表达的情感,所包含的象征意味、心理暗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换言之,相对于地名的功能性,其各自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名不仅仅表示位置,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因此,判断一个地名是否可取、是否合适,除了要看其创意是否新颖之外,更应注重其是否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是否与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是否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此前出现的地名“大洋怪重”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立法滞后。原《地名管理条例》自1986年颁布以来实施了30余年,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造成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范围和内容较窄、程序规定较为原则、监管措施缺失等问题。
为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做好地名管理工作,2022年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对进一步优化地名环境、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更好地传承保护地名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整治地名“大洋怪重”现象起到了法治保障作用。
可见,保护地名文化遗产,需要铺就法治化进阶道路。依法规范地名管理,能节约城市管理成本,能使地名成为人们的心灵图腾,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挖掘当地历史文化。
通过修法明确命名权主体,明确命名和更名审批程序,丰富和完善地名管理机关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形成地名领域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局面,实现地名管理的法治化。
同时,应明确违反法规的惩罚方式,对非法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戒。比如,加大擅自更改地名的处罚力度,维护地名的合法性、统一性和文化性,使地名真正成为一个地方的重要标志,成为构成地方文化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连洲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