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 时间:2025-07-28 08:50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张丽新 毛 丹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宜居对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都是重要需求,更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要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城市更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建优良生活环境。
曾经,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六重六轻”现象,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现在,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实现空间结构优化、服务便利可达、文化记忆留存、环境和谐优良。
宜居的城市
要不断优化空间结构
坚持人口、产业、交通一体规划、布局合理,使就业者居住在离工作地更近的地方,使其通勤交通变得更短。也就是说,城市单体规模不要无限扩张,不要把城市生硬切割成几个块头很大、功能单一的区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目前,比较倡导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模式,也就是公交为主、站城一体、职住平衡的城市发展模式。从产城人融合角度考虑方便城市中的人。与空旷的大广场相比,更需要人人可达的社区广场;与庞大的综合医院相比,更需要步行可达、无需排队的社区专科医院;与宽大的马路相比,更需要活力共享的街道。
宜居的城市
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关注城市民生发展,实现街区友好。城市的街区和道路要有人情味,不能单纯为汽车设置道路,而是要为居民骑车散步、逛街购物、餐饮会友、休闲娱乐提供方便,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街区。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服务内容,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打造更多的15分钟生活圈,使城市功能多样、便利可达。
也就是说,要在步行可达范围之内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城市可以大,但必须要有小尺度的社区,这是宜居城市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宜居的城市
要保留历史文化记忆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关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一个城市只有将文化特色纳入城市战略构想,并制定与文化发展、土地利用、城市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整体城市政策,才有可能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质。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曾经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规划片面看重城市功能属性,缺乏文化视野和战略眼光,缺乏对城市精神的深层理解,缺少对文化特色的有效维护。因此,要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语言和个性,要让城市历史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宜居的城市
要实现生活环境优良
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本身就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道理。《管子》中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也就是说,圣人建设都城,一定要选在地势平坦、地质稳固、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的地方。背后靠山,左右经过河流或湖泽,可以提供川流不息的水源。古往今来,许多人与自然和谐、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就是这样逐步建成的。
今天,我们更应秉持这份智慧,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好城市的生态本底,让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使城市成为承载幸福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作者单位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