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科技支撑城市建设立足新方位、实现新跃升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 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标定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城市工作“五个转变”,明确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的总体要求;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重点任务。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中国气质

  坚持打造中国设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现代化人民城市应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气质、中国风范”“建筑是城市最直观的‘面孔’,要加强建筑设计管理,让我国城市建筑更加体现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建科”)作为建筑设计的国家队,针对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缺失等问题,率先提出并努力践行“本土设计”理念,强调建筑应扎根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通过融入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协调城市空间等策略,创作设计中国特色建筑,让中国建筑长一张“中国脸”。近年来,我们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完成了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市政府办公楼、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城际站枢纽、雄安高铁站、珠海横琴新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数十个重大项目,打造中国设计样板。

  未来,我们将坚持建筑设计以功能价值为基本要求,以文化自信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与城市肌理、历史文脉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出更多“中国气质、中国风范”的城市“面孔”,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深刻领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美丽内涵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作出“推进能源、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绿色社区,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等具体部署。

  近年来,中国建科积极探索建筑师主导的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以崔愷院士领衔,践行“天人合一”理念,赋予建筑“绿色基因”,减少用能空间时间,创造绿色建筑新美学。研编出版了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城乡建设系列技术丛书》,涵盖建筑、规划、市政、生态、城市更新五大领域。设计了一批高质量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其中,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充分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中华文明的绿色智慧;牵头建设我国“双碳”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碳排放基础研究、能源转型背景下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径研究、建筑全面电气化技术体系研究、基于国产竹木材料的建筑关键技术及全产业链实施路径研究等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标志性重大进展。成功获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开展我国基础设施绿色低碳领域源头底层技术攻关突破。

  未来,我们将尽快突破一批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更好推动城市减污降碳扩绿增效发展。

  深刻领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引擎

  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城市更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推进城市更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的重要抓手,还特别强调城市更新要与历史文脉保护相结合。

  中国建科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生命体”理念为指导,探索构建了“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体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形成“1618”总体框架,按照“城市体检—规划编制—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智慧监管”闭环工作路径,以哈密为试点,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2023年城市体检试点工作,建立“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重点片区(单元)策划规划—示范项目综合实施方案”三阶段规划编制体系,协助搭建了哈密城市更新智慧管理平台,创新并实践了城市更新的方法论,已在荆门等城市复制推广。在城市更新中,我们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价值研究的突出优势,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以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培育城市文明、塑造城市精神。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并复制推广“哈密模式”,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安全韧性,激发创新活力,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增效的大文章。

  深刻领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民生福祉

  科技赋能“好房子”建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作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任务部署。

  中国建科长期致力于住宅建筑研究。率先构建了“中国百年住宅”技术体系,最早提出并研发了大空间功能灵活可变、管线分离、装配式装修等原创性理念、技术,为“好房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率先研发并突破既有住宅28天快速改造装配式内装技术,建成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装配式内装实验室,成功研发系列核心技术及产品,为存量市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最早开展模块式建筑研究,适用于住房新、改、扩建等多种场景。率先建成“科技宅”样板间,打造出新一代“好房子”标杆样板,引领行业发展。率先完成“四好建设”系列标准之《好住房技术导则》、率先发布“好房子”企业标准《新时代好住房建筑设计指南》;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全面参与“四好”建设标准制定、《好房子建设指南》编制,推动“好房子”建设高质量发展。牵头建设我国首个适老建筑实验室,率先实现我国适老建筑技术、标准、产品的自主突破,全面提升好房子适老化水平。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由李兴钢院士牵头组织“十五五”重点研发计划“未来住宅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重点专项动议编制工作,为“好房子”建设加载更强劲的科技引擎。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好房子”标准体系,研发“好房子”新技术新产品,打造更高水平“好房子”标杆样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多样化改善型住房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

  深刻领悟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安全底线

  重塑城市生命线韧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等任务部署。

  中国建科将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拓展多项智慧新业务:在智慧市政方向,打造市政领域多维度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的跨阶段、跨专业流转与治理,融合智慧城市多场景应用,形成“数字一张图”的数据管理应用模式,加速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在黑龙江成功完成我国首个省级数字排水“一张图”应用。在智慧管网方向,构建起国内首个测绘、检测、诊断、非开挖修复和评估全链条贯通的管网“诊疗一体”技术体系,服务20多个城市累计4万多公里的管网改造。在智慧水务方向,研发国内首套以实现大规模水系统预测性数字孪生为目标的成套产品、技术和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城市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软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进军海外市场;大力发展AI+,推进大规模排水系统运行负荷和城市内涝实现主动预警。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数智技术应用,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打造覆盖全链条的智能监管中枢,构建在线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联合调度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做到城市生命线全过程监管,突发事件及时响应、科学调度,重塑城市生命线韧性,守牢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