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聚焦民生 激活存量 生态赋能

——江苏盐城探索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侧记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实施路径,通过出台分类分级推进方案、建立健全体检制度,构建“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体系。

  回应民生诉求

  打造创新样板

  盐城市将民生需求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从拆违整治转向有机更新,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602个老旧小区焕新,183个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落成,528部电梯加装完成,41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成,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连片统筹改造。盐都区合心花苑创新推进原酒厂片区8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以“党建+楼长+志愿者”模式激活居民自治,拓建消防通道并新增绿地停车场。通过“财政+街道+居民”三方筹资加装15部电梯,同步建成老年食堂等便民设施,实现居民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品质跨越。

  实现治理共治共享。亭湖区万户新村小区始建于1983年,房屋设施老化问题日益凸显。该小区通过公开征集意见,组建公众参与的共治委员会和工作坊。经改造后,该小区实现全面翻新,完成雨污水分流、供水管网及交通优化改造,配套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助餐点和养老中心等设施。将废弃菜场更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增设“万户记忆”“老手艺展馆”等文化活动设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盘活闲置空间

  发挥资源效能

  改造更新老旧火车站、校区、楼宇等低效闲置空间,焕新为博物馆、科技创新园等场所,盐城市积极推动闲置资产空间重塑和价值提升。

  老火车站变身生态综合体。老火车站片区改造项目全力保留老火车站建筑结构,全过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指导,同步改造周边既有站房、站台、广场、公园等,利用博物馆户外空间的延伸建成湿地博物园,打造汇聚保护展陈、科普研学、生态旅游等功能的“城市生态综合体”。

  烂尾楼宇焕新人才公寓。以城市更新方式破解烂尾楼宇历史遗留问题,其中的代表之一“都U+”创客公寓融合人才公寓、品牌酒店、共享商业等多元业态,既化解资产闲置困局,又满足青年人才多元化居住需求,累计吸引入住人才3409人。

  闲置校园蝶变创业港湾。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前置运营需求实现“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在保留老八中校园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创业生态,通过楼宇抗震加固,打造安全韧性的空间。

  光影记忆重获新生与传承。盐城电影院始建于1956年,曾以光影构筑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为更好地传承城市文脉,通过改造焕新为1956星剧场,保留原建筑风貌,融合多功能剧场、展览、文创等业态,打造兼具历史记忆与当代活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重塑百河之城

  尽显生态底色

  碧水清如许,美景入画来。被誉为“百河之城”的盐城市,清水绕城,城水相依,人水和谐。

  “三河”全域整治,尽显生态底色。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通榆河三条河流润泽这座城市千年生息,承载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盐城市全面开展“三河”全域整治,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通过“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策略,建成覆盖全域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水岸同治工程,拆除违建、贯通滨水绿道,打造盐渎公园、盐镇水街、欧风花街等滨河文旅项目。如今,“三河”沿岸白鹭翩跹、绿荫成廊,市民可漫步亲水栈道,尽享“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融合海绵理念,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公园。中韩文化广场海绵化改造项目以“渗滞蓄净用排”技术构建韧性海绵系统,建设生态驳岸串联湿地公园与绿色屋顶,形成“源头减排—过程滞蓄—末端净化”的雨水管理链,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城市客厅。

  吴军中 刘莹莹

上一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