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依法保护风貌建筑 持续助力商旅文融合

  天津于1404年设卫筑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埠,至1902年九国租界形成。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天津老城、各租界内建造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2005年,颁布实施《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管理等作出规定。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创新普法模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并不断提升对城市文化的认知感、自豪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宣传效果。

  开展综合整治 改善街区文化环境

  结合五大道综合整治、迎奥运综合整修、大干9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严格按照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对范围内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使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办公建筑安全性得以提升,商贸建筑焕发青春。

  创新腾迁修缮 打造特色人文地标

  很多名人在津寓所历经近百年的变化已成为多户使用的大杂院,居住环境差,建筑保护难度大。条例创新设置了“腾迁”条款,在不拆除建筑的前提下将居民迁出,予以货币或实物房屋安置,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也让建筑得以彻底修缮,得到更好利用,既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又实现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通过这一方式,静园、民园西里、曹禺旧居、庆王府、先农大院、大清邮政局、山益里等一大批历史风貌建筑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恢复了历史原貌,重新焕发了生机。

  深入基层一线 开展多样宣传活动

  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巡查检查中对修缮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对建筑保护责任人进行条例宣讲,在古文化街、民园广场等聚集区开展集中宣讲,让群众感受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良好氛围。深入大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以讲座、赠送宣传书籍的方式让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形成建筑遗产保护理念,让外地来津求学的学子将天津独特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式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对历史风貌建筑传统工艺维修和安全查勘项目进行补贴,印发《2023年度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维修项目申报指南》,主动上门进行维修政策讲解,对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寸维修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减轻责任人资金压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领域。

  热心服务企业 促进洋楼经济发展

  擦亮小洋楼“金字招牌”,向招商服务平台提供历史风貌建筑基础资料、历史图纸和保护图则等资料,助力构建洋楼经济发展新格局。上门服务小洋楼招商企业,宣讲条例相关内容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房屋修缮技术难题,提升营商环境。重点引进智能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家,累计对接洽谈企业440余家,与98家智能科技企业签署落户协议,目前已有85家知名企业入驻。条例确定的历史风貌建筑经过保护修缮成为小洋楼招商的主体,为天津市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