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绘就新时代文化长卷

  □ 赵雨亭
 

  近期,《求是》杂志刊发的关于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面的文章,系统总结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提出进一步强化这一重要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展示着城市内涵、品质、特色。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思想方法、时代要求,指引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脉。必须守护根脉,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摆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突出位置,全面统筹、上下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机制。要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实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向党委年度专题报告制度;加强干部教育专题培训,专项警示教育,做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

  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只有当下保护下来,后面才能传承发展好。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健全全过程保护工作机制,系统完整地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普查认定;抓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让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衔接好城市体检,稳妥开展修复修缮;让监管“长牙带刺”,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坚决纠治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利用不当等突出问题。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把保护传承工作与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改造提升过程中,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水、暖、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要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切实把保护价值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城乡历史文化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以用促保、让文物活起来,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打牢人才的基础作用,发挥各方主体的积极作用,创新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技术标准、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适宜的活化利用方式;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培育新业态,创造新就业;更多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交流互鉴中使历史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坚持交流互鉴,更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国际文明对话,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特有的人居理念和营建智慧,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建设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推动宜居和高质量城市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脉悠远,弦歌不辍。新时代新征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格局加快建立,多层级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逐步完善,全社会共同保护的共识不断凝聚,城乡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要始终坚持守护根脉、保护第一、人民至上、守正创新、交流互鉴,以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厚植城市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为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明注入源头活水。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