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历史建筑认养 监管要跟上
- 时间:2024-09-05 09:2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变迁历程的见证,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教育后人的功能。近年来,江西、河南等地积极探索历史建筑认养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笔者认为,这一措施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历史建筑认养,前提是“认”。因缺乏资金等原因,一些地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认养历史建筑并签订认养协议,是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授权,也是对认养者的信任。认养机制如果运行得好,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
历史建筑认养,核心在“养”。历史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部分企业、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认养协议后,会投入资金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并植入新业态。通过认养,能筹得更多社会资金,减轻政府压力,让更多历史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使之真正“活”起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建筑认养,监管要跟上。社会力量认养历史建筑后,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守住历史建筑保护的初心,切莫为了眼前利益毁掉人类宝贵的财富。
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相关部门应对历史建筑认养行为进行规范,严格监管行为,对于认养而不保或者保护不力的,依法严惩。唯有如此,历史建筑认养的步子才能走得更扎实。
任 芳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