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重构道路空间 乐享安全童年

  □ 于 芸

 

  近年来,江苏南京、安徽合肥、山东威海、浙江宁波等地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和活动需求,对城市道路和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及候车空间等进行适儿化改造,划定独立、连续、安全的儿童步行和骑行空间,形成学径空间,保障儿童能够安全便利到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

  营建安全连续的慢行系统

  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竹新路沿线,东起竹山路,西至新亭西路,全长约1000米。街区沿线有2所小学和1所初中,是8000多名学生的上下学必经之地。

  改造前,街区存在接送时段拥堵、步道狭窄不平、停车混乱无序等问题。“之前学生上下学只能沿着马路牙子走,还有人车混行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谈起之前的路况,一位学生家长皱起眉头。

  街区以“出行友好、活动友好”为主题,结合校园周边实际情况,对竹新路沿线进行了改造。通过规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出行方案、围墙改造、杆线整理、市政道路及管道改造、街头公园提档升级以及沿线环境小品提升等措施,打造了以安全通学与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儿童友好示范街区。

  着力完善儿童友好出行系统,竹新路东段的沿街建筑后退 3~8米,车道数由2车道改至1车道;两侧非机动车道拓宽至2米,增设一层“陶瓷颗粒”,色彩鲜艳、防滑耐磨;人行道优化拓宽,全长约1100米,确保安全畅通。通过增加地面涂装和交通标识等措施,打造“彩虹斑马线”,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儿童、减速慢行,提升出行安全性。

  新增家长等候区面积达2400平方米,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接送等候区各自独立,避免动线交叉。利用围墙景廊、绿化边角地,构建了供家长等待休憩的空间和学生的活动场地,配备充足的休息区、遮阳挡雨设施以及完善的照明设备,提升步道的舒适性和友好性。

  综合考虑儿童的身高与心理特点,优化高度1米左右的街道环境。“路旁的绿植都按照‘一米视角’重新种植,丰富近地植物数量与种类。在日常城市基础设施中增加如洞口、迷宫、小山坡等新颖的可玩性环境小品,打造安全、有趣、有探索感的生活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街区将学校围墙变为孩子们的创意展示墙,结合不同学校的特色和儿童心理,展示了色彩缤纷的涂鸦和手工艺品。同时,充分利用街角空间,打造了儿童友好公园、小型城市客厅等儿童活动空间,还有沙坑、露台、篮球场、跳房子格子、铁链荡桥等多种设施可供玩耍,让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

  现在,整个街区仿佛披上了一身“童装”,色彩斑斓。放学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儿童友好公园里快乐玩耍;醒目的街道入口、合理的路权分配、多功能的景观廊、益智缤纷的成长公园等,让街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改造校园周边通行环境

  安徽省合肥市天山公园紧邻启明星幼儿园和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周边环绕7个住宅小区,覆盖服务人口约5万人。以前,每到周边学校上下学时间,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没地方休息,只能站在路边,造成道路拥堵、易发生刮擦碰撞,“接送难”成为困扰家长的烦心事。

  为此,合肥市在公园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在临近校园的区域增设公园出入口,将原来的树池护栏改造为座椅,设置家长等候区,增加公厕厕位、无障碍通道等配套设施,缓解学校门口拥堵状况,解决上下学接送难、家长等候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

  “公园重新铺设了塑胶走道,增加了指示牌等设施,方便接孩子的家长在此等待休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天山公园还补植了扶芳藤、草花、北海道黄杨等多种品类的植物,进一步丰富绿地色彩,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现在公园里面公厕、座椅、小孩玩的地方都有,平时接孩子放学就会来这里玩一玩,伸展锻炼一下。”市民廖先生说。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文体公园临近鲸园小学,周边居住区较多,早晚高峰期道路拥堵,原址周边无大型停车场。基于“儿童友好”的视角,威海市结合场地疏散功能需求,采取“地下停车场+地面公园+地上天桥”的多维度空间组合融合模式,设计鲸园文体公园,打造儿童游乐、林下健身、复合球场、家长等候等功能区。

  为解决家长接送难、停车难问题,公园增设地下停车场,分别在东西两个方向分别设置出入口,通过垂直电梯与地上公园实现连通,缓解上下学时段交通压力;公园南侧设有家长等候室,家长接送孩子时可在此遮风挡雨;搭建天桥连接鲸园小学,在改善学校交通环境的同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接送便利。

  为满足儿童多元需求,鲸园文体公园将历史文化元素、人文元素进行提炼融合,复原并设计场地地标——鲸鱼骨廊,设置了“鲸鱼骨廊架”“鲸鱼”主题游乐设施和以“海洋物种”为元素的地面铺装,打造儿童专属游乐区——鲸趣乐园,旨在通过各类儿童游憩服务设施,满足家长和儿童的休闲娱乐需求。

  浙江省宁波市对江北实验小学周边街道的通行环境进行适儿化改造。

  在人行道上设计建设连接东、西校区及小公园的风雨廊,并在机动车道侧形成接驳区,做到家长接送车辆即停即走。考虑到很多学生是爷爷奶奶接送,接驳廊内设计了80厘米高的宽面斜栏杆,可供短时倚靠歇脚。气温到30℃以上时,风雨廊顶部的自动喷雾设施就会启动降温,为学生提供躲避风雨日晒的等候空间。廊外侧绿地还设置了无毒安全的植物科普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到有趣的植物知识。

  在校门口建设功能复合的通学公园,设置休闲、健身等场地和设施,为家长提供舒适的等候空间。

  此外,为营造公共安全环境,项目调整了人行道路缘石高度,避免汽车上人行道的可能,保证人行道的安全与美观;铺装防滑易清理的材料,避免雨天道路湿滑摔伤的隐患;抬高斑马线,实现步行优先与安全便捷。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