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为人民管理城市 擦亮齐鲁幸福底色

  荣成:

  探索“信用+城管”新模式 “以诚管城”凝聚治理合力

  □ 毕文状

  近年来,荣成市立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良好基础,探索推行“信用+城管”新模式,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导向作用,构建管理者、商户、群众协同共治新格局,城市管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德信融合以诚管城”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入选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

  精准赋能

  构建“信用+监管”工作体系

  将信用评价嵌入城管执法体系,以信用画像精准定位监管重点,切实把监管力量用在“刀刃上”。出台《荣成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管理及星级评价实施办法》,提出19条守信激励和84条失信惩戒评价指标,配套建立“信用积分+星级评价”制度,根据信用积分由高到低,划分5星至0星六个等级。建成国内首个“综合执法+信用”监管平台,可实现城市管理自动化数据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展示,运用大数据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开展分析研判,发出监管预警,为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脑力”支撑。平台录入全市所有沿街商户基础信息,结合日常巡查检查,将执法人员采集到的加减信用积分信息整理加工,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后提报市级信用平台审核,审核通过的信用信息以及星级调整情况通过“综合执法+信用”监管平台进行动态展示。

  协同推动

  形成“群防+群治”共治模式

  根据信用评级,对商户实施差异化监管,在每月至少开展四次例行检查基础上,对信用星级高的商户“无事不扰”,每年最多开展一次例行检查,对信用星级低的商户“重点关注”,加大检查频次,进行重点监管,每月至少开展八次例行检查。依靠分类压减核查,积极拓展商户、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在压减核查基础上,让商户担任城管街长,实现自我管理。打破以往街长由机关干部兼任的定势,筛选信用星级高、责任意识强的商户担任城管街长,负责巡查街巷、反馈问题、协助处理、记录信息,配套具体工作流程和标准,让街长清晰“干什么、怎么干”。同时,把检查变成志愿活动,促进自查自纠。创新开展“领着市民管市容”“城市管理体验日”等系列志愿活动,城管部门定期发布志愿服务主题,吸引商户、市民参与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热点难点问题。

  刚柔并济

  强化“执法+服务”治理手段

  摒弃以往生硬的执法方式,推动执法和服务双管齐下,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推行“721”工作法,建立包容免罚清单,对33种轻微违规行为,优先采取信用提醒、信用告知、信用约谈等方式予以警醒,更好推动“事心双解”,实现商户违规率下降32%,市容秩序类行政处罚案件下降21%。引导守信商户组建成立“信用商家联盟”,鼓励指导盟内商家主动参与全市信用建设、丰富惠民应用场景,信用良好的商户和市民可享受购物打折、用餐优惠、免费停车等激励措施。探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机制,配套建立失信商家数据库,对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商户,第一时间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商户申请信用修复,并安排专人“一对一”指导失信商户完成“纠错复活”,最大限度减少失信带来的不利影响。

  聊城:

  公园建设管理跑出“加速度”

  □ 郝婧文 李金霞

  近年来,聊城市城市管理局推进公园场景应用多元化,让一处处美丽开放的公园成为“便捷可达、功能复合、开放活跃、诗意人文”的活力空间。

  绘好公园城市“一张蓝图”

  以“公园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强化规划引领,编制《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聊城市公园体系规划(2023- 2035年)》,制定《关于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意见》,科学有序推进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以公园为基底注入多元功能,注重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强化公园与城市的全面开放、融合、提质,构建大美公园城市发展格局。

  围绕“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的建设理念,坚持高标准规划,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对公园的需求程度和可达性,“见缝插绿”,将城市“零碎地”变成“金角银边”,为市民构建起“15分钟美好生活圈”。

  实现园区设施“焕新升级”

  扩大停车场建设、增设无障碍停车位数量,设置雷锋志愿服务站、户外劳动驿站等服务站点,建设第三卫生间,完善无障碍通道,确保市民游客舒心游览。

  建设健身环道,增设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给公园注入更多体育元素,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结合“国球进公园”活动,2023年以来共新增健身设施328套,新增乒乓球台179座。

  各类公园陆续安装智能健身器材、智慧坐凳等智慧化设施。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建成智慧园林管理平台,对监控摄像设备进行整合管理,可实现园区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监测、病虫害预警等多种功能。

  打造精神根脉“滋养空间”

  借鉴光岳楼、剪纸艺术、葫芦艺术等当地历史文化符号,展示聊城特有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园、闻礼公园、悦和公园等口袋公园,将传统儒、道、佛文化展现到景墙、花池、廊架等构筑物上,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正平和、温润敦厚精神。

  同时,公园景区在承接社会活动、促进文旅发展、塑造特色街区、特色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东昌湖风景区举办了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赛暨好运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聊城站)、2024中国聊城·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等一批特色运动休闲项目。临清宛园国庆旅游黄金周期间打造系列旅游活动,接待游客45万余人。

  唱响人与自然“共生之歌”

  聊城市以公园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秉承“人、城、园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公园+生物多样性”模式,聚集“公园20分钟效应”,不断外延公园绿地服务区域。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策略,重视园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洛神湖湿地公园拥有维管植物6239种,各种脊椎动物252种,其中鸟类169种,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

  在全市选取28处公园绿地向市民开放共享,以草坪区、林下空间、绿地为主,面积约330.4万平方米,让市民游客共享绿色空间发展成果。同时,推出17个特色露营地,成为市民游客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临沂:

  优化便民措施 彰显城市“温度”

  □ 何健 国鹏

  2023年以来,临沂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服务市民、造福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便利市民、规范经营、促进就业和市容管理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的城市“温度”。

  “十百千万”工程为流动经营“安家”

  为有效破解占道经营和市民生存“两难”问题,临沂市城市管理局站稳执法为民原点,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创设性出台《活跃便民经济“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条以上特色商业街、100个以上便民摊点群、1000个以上便民服务点,引导带动10万个以上流动经营者“入市”稳定经营,从此不再东奔西跑“打游击”。

  实践中,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释放闲置空间资源,激发城市活力。特色商业街打造方面,依托现有步行街、商业街以及“水韵琅琊”沿线、批发市场、商圈等自有区域,打造美食、文化、游艺等特色街区,营造浓厚的商业气息和繁荣的市场环境。便民摊点群建设方面,在市民需求缺口较大、零售网点辐射覆盖供应不足的区域(路段),加大早夜市、跳蚤市场、文化大集等疏导集聚点的建设力度,引导摊贩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便民服务点设置方面,利用边角区域、社区内部空地、公园广场等,设置“三修一配”(修鞋修车修锁配钥匙)等服务点、早餐等商品零售点,保障居民近距离日常消费需求。

  管理中,按照“一处一策”原则,规划设置、规范管理设摊开放区域。落实“定时间、定区域、定业态”管理,统一设置公示牌,明确具体位置、开闭市时间、经营业态、摊位数量、管理人员、管理要求和服务监督电话等信息,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群众监督。建立负面约束清单,明确禁止条款,指导流动经营者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或成立流动经营业主自治组织,提升各经营场所的管理水平。

  “邻里市集”让城市更具“颜值”

  结合城市小微空间改造,利用城市空闲地、城市小区等区域,建设临时性综合疏导点“邻里市集”和季节性果蔬助农销售点“果蔬小集”。通过支持“舌尖上的临沂”等特色业态、原创品牌优先进入,自产自销瓜果蔬菜的经营户优先进入,周边居民经营户优先进入,助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同步开展“邻里市集”助力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系列活动,通过联合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每期引入100余户示范农业合作社、优质农户,在市区人流量多、交通便利的大型场所进行农产品集中展销,真正将其打造成生鲜购物的便捷站、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城市管理的靓丽风景线。

  在“邻里市集”“果蔬小集”建设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让城市管理更有“人情味”。通过设置一定比例的爱心摊位,优先接收低保、贫困、残疾等困难弱势群体,协调引导管理方给予摊位选择、费用减免等优惠便利。编制“便民服务电子地图”,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公布特色街区、便民摊点群、便民服务点、“邻里市集”“果蔬小集”位置、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信息,让市民群众实时了解相关信息,方便出摊和购物。对日常经营中出现的摊点外溢、噪音扰民等问题,积极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采取审慎包容执法,创新实施“一次劝导、二次教育、三次运用执法手段”等执法监管措施,主动适用“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等免罚不罚政策,在当好城市“管家”的同时,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乐陵:

  『马路城管』推动城市容貌换新颜

  □ 盖鹏 王楠
 

  今年以来,乐陵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练好城市管理内功,前移办公阵地,探索“马路办公”机制,着手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领域的“顽瘴痼疾”和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让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立马就办、马上办成”。

  创新管理 “马路上办”

  将“马路城管”与“网格化管理”“街长制”相结合,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形成市容环境共享共治合力,压实城市管理责任“最后一米”。通过前端宣传劝导、中端责任夯实、末端执法联动,全链条打造全面巡查、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持续深化“乐陵城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整篇文章”全面出彩。重点强化城乡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人履行“马路办公”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局党组班子成员合理分工,划分责任区域,确保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域覆盖。

  改变工作方式和习惯,以路为岗,把“马路办公”作为城市管理的新抓手,从被动等问题上门,到主动上街找问题,去一线了解、感受、掌握城市管理现状。推进城市管理全民参与,通过巡查现场沟通了解,城管热线接诉,“云上城管”留言,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

  全局干部职工以文明倡导者、引领者、宣传者、监督者的身份走进街头巷尾,亲身感受市民的急难愁盼,用行动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行列中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曝光率,以身教代替言教,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开展“马路办公”,现场调研剖析,沟通直接充分,有意见当面说清楚,有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巡查督促 “立马就办”

  完善巡查检查工作,通过开展“马路办公”,查城市管理工作盲区、找城市发展隔阻问题,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薄弱环节,不断健全城市巡查检查制度,合理制定巡查检查计划,实现建成区巡查检查全覆盖,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的巡查检查力度。

  打造主动发现、实时交办、快速解决、及时反馈的问题整改机制,做到见实效、不反弹。与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警大队等兄弟科局贯通协同,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变“单科诊疗”为“联合会诊”,形成同频共振、相互支撑、衔接顺畅、配合高效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实施任务通知单、批示件交办单、黄色催办单、红色督办单、退回重办单“五单工作法”,结合“门前五包”“网格化管理”等监管模式,动态更新城市管理问题清单,实现乐陵城市管理领域问题全排查、全覆盖、全建档,倒逼问题解决,真正让“马路办公”落地见效。

  往实里做 “马上办成”

  分级分类提高执法效能,根据发现问题的种类和轻重缓急,分级分类执法。小问题马上处置、大问题追踪整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减少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效防止小病拖大。

  在“马路办公”的同时,对标先进县市知名的网红早、夜市,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在城区选址谋划“潮汐市场”“城管爱心集市”“小修小补爱心屋”,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共生。同步开展跟踪督导和“回头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样样有记载,真正把城管工作的任务书变成马路城管苦干实干的作业本。

  依托数字城管,由点到面进行数据分析,定期开展研判,找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痛点堵点,增强城市管理预警能力,以“智管”促“细管”,为“马路办公”提供支持。

  惠民:

  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 苗 强

  今年以来,滨州市惠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锚定做好做优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细微处入手,以小切口破题,构筑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用好“全局化”视野

  构建为民服务坚实基础

  高标准开展一线徒步督导行动,严格落实“721”工作法,局班子成员带领各部门负责人走遍街巷,抓好抓实城市管理领域短板弱项问题整改提升,着力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发现和反映之前。

  纵深推进“红旗诚管”党建服务品牌建设,将“红旗中队”评选和示范中队评选相结合,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业务协同发展,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行政处罚案卷。同时,稳步推进跨领域综合执法工作,完成相关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和信用修复信息报送。

  突出“啃骨头”精神

  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紧盯城管执法领域“顽瘴痼疾”,重拳整治城市“十乱”,会同11个单位联合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结合常态化治理,推动城区市容环境水平稳步提升。

  加强城市精细治理,以惠农、便民和市容管理“三赢”为切入点,对城区范围150处摊点开展调研,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应季瓜果摊点划线经营,设置应季瓜果临时经营疏导点45处(新增24处)、便民维修点23处(新增12处)。探索设置“潮汐摊区”,划定区域供自产自销果(菜)农等贩卖,实行定时、定点管理,帮助120余户进城果(菜)农在城市“安家落户”,23个维修摊主就近搬进“新家”。

  推进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污染防治扎实有效推进。油烟治理分队每天夜间组织巡查一次,对新老城区餐饮店、烧烤店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控餐饮企业油烟排放。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和运输管理的治理力度,确保全县6家渣土运输公司的89辆新型密闭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并接入市、县数字城管平台。

  提升“出亮点”意识

  加快建设成果人民共享

  以人民关切的道路拥堵、路面破损、夜间照明等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绿靓城、以园惠民生,5处空闲地块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5处口袋公园、2处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以“洁净惠民”为目标,深入开展建成区246.93万平方米道路环卫保洁工作,深度保洁面积达245.28万平方米,扮靓大街小巷。制定《全县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计划》,更新垃圾桶9000余个,建设垃圾分类亭269个,14个镇街政府驻地全部实现“撤桶建亭、上门收集”,5个镇办178个村居实现“撤桶并点”生活垃圾收集新模式。

 

  近年来,寿光市把公厕保洁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寿光环卫集团对200多座农村公厕统一保洁,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舒心的如厕环境。图为圣城街道岳家庄子村环卫工人在清扫公厕。

  李 泽 李润志 摄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