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新闻中心>>
江苏淮安:美丽农房让生活更美好
- 时间:2021-05-08 10:13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从原来偏远的小村子,搬到紧靠集镇旁,现在方便多了。”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友谊新型农村社区,孙祥文一家人闲谈中透着浓浓的喜悦之情。
以前,他家4口人住在距集镇7公里外的后河村,交通十分不便。家里虽有6间瓦房,但赶个集都要走上小半天。今年春节,他们搬进新房子,住上了两层小楼带阁楼,院外还有村里统一规划的小菜园。出了门,公交车站点和菜市场、超市等各项配套一应俱全。
孙祥文一家的变化是淮安市以农村房屋改善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动乡村建设的缩影。2018年9月以来,淮安市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有力推动了农业重整、农村重构、农民重塑。两年多来,全市累计竣工农房改善项目183个,超过4.5万户农户告别“老破小”,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尊重民意抓规划 精心描摹好蓝图
“以前老房子太差,现在住新房子,太好了。”曾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金湖县吕良镇农民沈玉莲搬入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已有半年多,至今仍然非常激动。
湖畔旺屯位于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的白马湖畔,三国时期魏将邓艾曾经屯田于此。如今的湖畔旺屯,青砖黛瓦,河清岸绿,芳草如茵,繁花似锦,家家户户门前挂着大红灯笼,一片幸福和谐的景象。
“我们在建设之前,就广泛征集农民意愿,想留村、入镇还是进城?想要多大面积?这些内容都一一登记在册,让群众自主选择、自己决定。”湖畔旺屯中心村党委书记唐利宝说。社区规划建设农房556套,现已全部入住。
淮安市按照“鼓励进城、引导入镇、尊重留村”的原则,房子搬不搬、搬到哪里去、房子怎么建,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对全市84.26万户农户村村到、户户访,建立县镇村“一本账”,做到“农房要改善、农民说了算”。按照全市“一张图”点线面一体规划,聚焦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洪泽湖、白马湖等河湖风光带、特色产业带、历史文化带,统筹布点农房改善项目,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涌现出一批美丽宜居新家园。
紧贴民盼提品质 努力建设好房子
“以前这个社区叫联盟,后来大部分百姓认为叫旺梨园好听,一是历史上确有其名,二是基于文化传承。”淮阴区三树镇党委书记高传荣介绍说。旺梨园新型农村社区入口处,三棵高大的梨树枝头花白似雪,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香甜。
在谋划启动这项工作之初,淮安市就把农房质量、功能配套标准制定执行放在优先位置。坚持高水平设计,加强与省内知名院所和设计大师合作,建立规划设计方案市级联合审查、第三方专家技术动态巡查、督导组常态督查和年度专项考核“三查一考”机制,将“会场”搬到“现场”,提升规划设计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部按照“七通九有”“十到位”标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配套一步到位。
深入挖掘乡土民俗文化,充分展示江淮水乡民居特色,不改乡愁记忆、不改乡邻关系、不改乡土风情,让改善后的农房有感情、有记忆、可传承。
2020年10月,苏北地区农房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安市召开。“有颜值、有内涵、有故事、有温度!”与会人员对当地农房改善的做法一致点赞。淮安市还建立了视频监管中心、主管部门等“六重”监管机制,对原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全过程实施监督,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抓起,努力做到不留遗憾。
致力民享强支撑 过上宜居好日子
“在这个农场里上班,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家里土地流转了,一年收入还有15000元,我很满意。”与沈玉莲同住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的刘春明不仅搬进了新居,还在家门口的金绿源农庄找到一份工作。淮安市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特色产业项目,让农民留得住、能致富。
好生活,也需要好治理。“社区从全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选出‘红色代办员’,当起‘红小二’,代办44项涉民生审批事项,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党总支书记周玉俊介绍了该村“红色代办员”经验。
淮安市坚持监管并重,加强村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积极推动城市物业资源下沉、模式下乡,探索“支部+物业”“网格+物管”等模式。聚焦农民所思所盼和痛点难点,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牛鼻子’、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做到点线面、房产服、城镇村、园区城四个统筹,一以贯之、加压提速、全力推进。”淮安市委副书记张国梁强调。
据了解,当地还将去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农房改善月度观摩推进会”调整为“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月度观摩推进会”,加快推进的节奏不变,内容从农房改善拓展至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生态河道整治、路域环境整治等领域,努力实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 张 耀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