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新闻中心>>

海南:践行新理念 推进新行动

  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汪 科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以可持续城市更新为抓手,推进海南城市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下一步,海南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新理念新要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海南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历程回顾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我国城镇化、城市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海南结合实际,大力探索、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将海南岛作为一个大城市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双修”“双创”“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等建设,从全省统筹发展到城市治理、乡村建设,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2015年,三亚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有效破解“城市病”。海口同步开展“双创”试点,修复城市生态水系,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实现“还海、还河、还绿、还景”。

  2016年海南将“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铺开“百镇千村”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系统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2020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纲领,出台多个文件,明确“三极一带一区”全域发展格局,构建“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陆海经济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垦地共赢发展。

  2022年以来,海南启动城市更新行动试点,海口、三亚等市县相继出台城市更新实施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建立完善1+N政策体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重点任务,系统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新时代海南城市更新实践探索

  生态修复:重塑城市生态格局。作为全国首个“双修”试点城市,三亚2015~2016年统筹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修复裸露山体33处4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修复三亚河、铁炉港红树林500公顷,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施三亚湾人工补沙22.53万立方米,恢复自然岸线13公里,建成滨海慢行空间;拆除违建77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87万平方米,打造东岸湿地公园等12个生态节点。通过“生态+旅游”融合,三亚湾滨海带状公园年均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其实践成果和理论经验写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文件,并被住房城乡建设部面向全国推广,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民生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作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三亚卓达社区采用“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基础+提升”工程。累计修复市政道路3.8公里;建设新能源充电站1500平方米,增设400个车位,配备42个充电车位;新建47个电动自行车棚3000平方米,满足约30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的需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3000平方米。通过推进社区党建与小区物业服务有机融合,解决各类民生问题6000余件,居民满意率达96%以上,2024年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整社区”典型案例。

  文化保护: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拥有600余栋骑楼建筑,承载着南洋文化和海南商帮历史。自2016年启动保护性更新以来,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修缮破损建筑300栋,恢复骑楼廊道2公里,植入琼剧体验馆、黎锦展示中心等非遗业态,引入文昌鸡、海南粉旗舰店等特色餐饮,打造骑楼书局、文创市集等文化新场景,形成“文化体验+商业消费”融合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亿元,2024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自贸港文化地标。

  智慧升级:科技赋能城市发展。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博鳌零碳示范区以“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能源”为核心,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实现年发电量约3200万千瓦时,配套建设7个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和266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实现区域全覆盖。通过“光储直柔”系统与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能耗和环境数据,推动区域碳排放量从2019年基准年的1.13万吨降至2024年的“零排放”。项目创新构建热带气候适应性技术体系,集成应用光伏百叶遮阳、自然通风等57项绿色技术,开创全国首个更新改造型区域零碳运行模式,获得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为全球热带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海南方案。

  推进海南可持续更新的举措

  《意见》印发后,海南迅速行动,5月19日海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海南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提出了20条支持举措,系统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投资和经济增长。下一步,海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强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文件要求。

  强化顶层设计与区域协同——以创新和协调理念统筹全域发展。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体系,加强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全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推动垦地融合。制定全省统一的城市更新战略和行动计划,设立省级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对重大项目进行“生态+经济+社会”多维评估,避免“千城一面”,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坚持集约内涵发展——以绿色和共享理念引领品质升级。注重城市更新的品质和效益,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走集约内涵式发展路子,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调整并重,避免大规模的拆除重建,坚持以保留、改造、提升为主。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特色风貌。同时,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更新项目中,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探索公众参与新路径——以开放理念构建共治机制。构建以法定协商平台为核心的综合机制,设立含社区代表的“城市更新委员会”统筹决策,通过制度明确多元主体权责;建立分阶段公众参与路径,初期凝聚共识,中期组织公众评议,后期动态公示并吸纳反馈;创新利益平衡模式,推行“土地增值共享协议”,以柔性安置保障原住居民权益;强化在地文化赋权,支持共定风貌导则,采用“针灸式”微更新保护历史街巷肌理与邻里网络,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公益性与市场活力动态平衡,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形成开放包容的更新生态。

  健全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依法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制度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城市更新条例》,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海南将落实好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历史底蕴和时代风貌的海南城市样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