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新闻中心>>
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时间:2025-11-24 08:57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我国正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助力基层提高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城市管理的“资源清单”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清单”精准匹配,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基层公共空间秩序和人民群众公共利益。
现实生活中,人们居住的社区往往被称作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多,比如停车难、环境乱、设施旧等,往往引发了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或许都是小事,但是处理不好,却可能成为矛盾升级的导火索。当城市管理主动融入基层末梢,如何与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一道,共同守护好居民的家园?
江西赣州银海欣苑物业经理邱庆林说:“以前物业服务企业有很多‘啃不动’的硬骨头,城管人员来才能得到解决,比如说私搭乱建、加装电梯、私划停车位等。”
银海欣苑,是江西赣州章贡区赣江街道的一个老旧小区。邱庆林说,以前,这里的“顽疾”可不少,楼道里乱堆乱放杂物、单元门满是小广告,部分居民飞线充电、私搭乱建,既不美观也暗藏风险;还有种菜养禽、垃圾投放混乱等问题,常常引发邻里矛盾,投诉不断;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直接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品质。
邱庆林说:“好多事情我们物业和社区是搞不定的,就说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一楼二楼的居民担心电梯建设影响室内采光,也怕房屋价值受波及,一直没能达成共识。我们物业前前后后也组织了十几次协调会,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解开大家的疙瘩。城管力量下沉到社区之后,他们从专业角度解读了电梯的建设规范,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去协调施工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优化的方案,业主经过反复调解达成了共识,搁置已久的电梯工程也就顺利开工。再比如,占地种菜、饲养动物、邻里因琐事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我们物业缺乏专业的执法支撑,调解起来有一些力不从心;而城管队员来了之后,和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一起现场对居民进行耐心劝导,既维护了居民的合法权益,又化解了邻里之间的隔阂。”
说起城管下沉社区前的经历,邱庆林感触颇深。他说,作为小区的“大管家”,物业也想充分服务好居民,但是在很多问题上,由于不具备行政执法权、解释调解工作没那么专业,加上无法调动辖区层面其他部门的力量,一度导致看似不起眼的很多小问题升级,居民的投诉一股脑涌向投诉平台、市长热线,这让他们很苦恼。
赣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肖晓江表示,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2018年,当地就开始推动城管进社区试点探索工作。
他说:“在‘城市管理进社区’开展以前,我们总是接到投诉再去调处,问题已经形成了再处理,总是追在矛盾发生的后面走,我们觉得非常被动。迟早要做,为什么不把解决问题的关口前置呢?所以在2018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试点把人员派驻到社区去,见到问题现场解决,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比如,窨井盖松动引发噪音扰民,我们市政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立即维护处置;包括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停车设施等,我们推动社区居委会、相关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一起协商共治。近年来,我们成功解决了200余件权责交叉问题,实现管理服务的无缝衔接;今年以来,我们就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停车泊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万余个,累计成功调解纠纷3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
而在云南昆明,当地则通过“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机制,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共同推动城市管理更高效、更贴心。“一委”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一办”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一平台”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据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统筹协调处处长张学平介绍,过去,在基层治理领域,昆明由包含建设、规划、林草、水务等多支队伍分头执法,居民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问题的解决也存在部门职责交叉等问题。随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一委一办一平台”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自从“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推开以来,基层问题的解决路径更加清晰。
张学平说:“基层的治理工作‘千针万线’,我们通过‘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充分整合基层治理力量。过去大家对城管的印象可能更多是整治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其实城市管理工作远不止于此,更不是为了执法而管理,而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公共空间,处理好每家每户的家庭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我们总结为什么会给公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或许是由于城管出现时就是行政执法者的形象,所以现在我们主动把服务前置,推行‘721工作法’,七分是服务,两分是管理,一分才是执法,提前了解居民的诉求,做好基层治理工作。”
据张学平介绍,如今的城管队员,“出门即上班”,路上见到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随时通过小程序上报辖区,通过网格中心进行数据汇总、协调联动、快查快处、精准评估,促进市区两级“大城管”数据联通,强化问题发现处理能力、破解顽固复杂难题、助力城市管理决策。
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网格员李文綮介绍说,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她只要遇到问题就会随手上报、防患未然,避免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升级。
李文綮说:“比如说,呈贡区一个小学的门口周边环境不佳,孩子放学等家长、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缺少休憩空间,加之交通拥堵等因素,老百姓观感不好。我们看到就及时上报解决问题,后来这里搭建了漂亮的小游园,供老百姓接孩子等待时休息。再比如,社区里出现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路灯不亮、道路不平、垃圾转运不及时等问题,我们发现都及时上报解决,避免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影响大家的心情。昆明现在1万多个城市管理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员,通过我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服务群众,来给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除了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上报,目前,昆明居民自主反馈问题的通道也日益畅通。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综合处处长周坤介绍说,在社区层面,居民可以通过“网格昆明”微信公众号随时反映问题,平台自动派单,处置结果及时反馈,形成线上线下闭环;在市级层面,居民也可以拨打市长热线12345。这些反馈的问题和网格监督巡查发现的问题,都会实时汇总到网格中心,城市运管服平台接诉即办;“十四五”期间,共处理13.2万件投诉举报,办结率超99%。
周坤说:“网格中心接到投诉举报就会自动分派给所在辖区和相关部门,根据问题的类别来确定解决时限,比如市容市貌类的问题一天内办结、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类的问题一周内办结等。我们还不断拓展集成城市运行各类数据,综合运用智能感知、机器视觉、数据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领域运用无人机、摄像头、AI智能巡查车、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于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是新质生产力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也是助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社区,是群众最主要的生活空间,群众对社区环境、品质和秩序问题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可以以城市管理专业优势赋能基层治理,面对面、零距离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治理,树立新时代“人民城管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开展末端执法较多,靠前服务群众和主动开展治理还不够。我们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推动城市管理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就是要让管理、服务和执法资源直达基层。工作中,我们推动搭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城市管理等部门,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商户等多方参与的议事平台,助力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有效的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工作载体、方式和路径,以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效能,推动建立以人民诉求为驱动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转自中国之声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