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市案例>>

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城市建设“南平样板”

  □ 吴晨浩 谢 胜

  

  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南平市海绵办供图)

  “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对南平市建设发展的嘱托,也是南平市城市建设的自我要求。凭借优秀的自然本底、扎实的生态建设工作,南平市于2021年6月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围绕“四大生态特色”(全国唯一一个位于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示范城市、东南丘陵山地城市地理特色的典型代表、市政府整体搬迁为海绵新城提供舞台、福建省指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南平市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机制先行

  打造全周期建设保障体系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首要是建章立制,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之初便围绕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制定了一整套的建设保障制度。从顶层引领-过程管控-绩效评价-资金保障的全生命周期构建了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细则等15项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全周期保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落实、快落地。

  规划引领

  建立全方位规划管控体系

  借助市政府整体搬迁的优势,南平市同步开展“总体规划-海绵专项规划-相关涉水规划”3个层级11部海绵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总规阶段将海绵理念落入城市建设思路;专规阶段梳理山水格局,明确目标、指标,提出具体建设路径;相关规划围绕海绵指标,将绿地、防洪、排水防涝等涉水规划与海绵城市相衔接,从各专业方向落实相关要求。通过开展多规协同编制模式,强化统筹规划能力,聚焦规划对象,形成全方位的规划管控体系,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完成度。

  标准保障

  构建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

  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围绕需求,参照国标、省标,结合降雨、地质、土壤、地形等特征和城市规模、发展实际,按照经济适用、技术适宜的原则构建了20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等涵盖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支撑

  打造全系统海绵建设体系

  南平市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包括整体开发的武夷新区和有2200年历史的建阳老城区。

  新城开发,建设全要素海绵新城。南平市海绵示范建设核心区武夷新区为全新建设区域,片区内新建项目要求全面融入海绵理念,已建项目按照“小改造、微改造”的建设思路,按片区整体打包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时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在云谷二期、宝山路等地块、道路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全面落实透水铺装、雨落管断接等措施,做到硬化地面的雨水无处不断接进入海绵设施,进而实现雨水无处不渗;在水之厅、云谷水库等绿地公园、河湖水系类海绵建设项目中全面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与蓄滞空间建设,做到水系无处不通、洪峰水量无处不错,形成从源头小区、过程道路到末端公园水体构建全过程的海绵城市体系,展现处处有海绵、处处有设施的新城景象。

  老城更新,致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建阳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以“雨污分流与混接改造、优化积水问题、提升环境品质”为建设目标,通过雨水断接、管网改造、生物滞留设施等海绵设施建设提升老旧小区品质。具体实施时,结合南平市老旧小区的特点,因地制宜构建完善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技术要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按片区打包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初步形成了一条“花费少,成效优”的南平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建设模式,为同类城市老城更新提供经验样板。

  南平市基于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所形成的“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的“四全”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已被充分证实是行之有效的。2021年,全市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达到建成区的33.3%,城市内涝问题和污水提质增效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