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市案例>>

中新天津生态城:奋力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 钟建新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坐落于渤海湾畔的天津滨海新区,于2008年开工建设。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生态城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十余年来,生态城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盐碱荒滩上建成绿色生态新城。2023年12月,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中新双方赋予生态城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的新使命。今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当前,生态城正在按照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的“路径图”“施工图”,奋力打造绿色发展“五个升级版”。

国家海洋博物馆

生态城绿创中心

生态城“城市大脑”

生态城东堤公园

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生态城今昔对比——今日新颜

生态城今昔对比——昔日地貌

  打造绿色创新产业升级版

  从“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型跨越

  自开发建设以来,生态城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加快建设绿创园、天津软件园等创新载体,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等实体落户,北京投资企业超过40%,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初步形成智能科技服务、文化健康旅游、绿色建筑与开发等特色产业集群。

  致力于“好房子”建设,生态城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严格落实绿色建筑100%标准,形成了涵盖绿色建筑评价、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成全国首座实用型零能耗智慧建筑,发布国内首套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落地全国首单创新主险与附加险相结合的住宅类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2014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绿色建筑示范基地”;2017年,公屋展示中心获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获得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可持续设计与性能先锋奖”公共机构类别大奖。

  鲜明的绿色基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了广阔舞台。生态城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建设标准,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建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运用到房屋建设中,引导建筑业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

  将于明年竣工的生态城北岛片区幼儿园创新采用了新型MOSH半导体制热技术,该技术由设立在生态城光之绿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材料可附着于金属、陶瓷、玻璃、薄膜等各种不同的基层上,仅需15到25纳米厚度就能实现强效制热,相较传统供热设备可节能52.6%,减少碳排放87%,目前,生态城聚焦“房地产—智能制造—节能服务”产业链,已吸引中铁十局八公司、中建三局天津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江苏江都建设集团等3000余家绿色建筑与开发企业和机构落户。

  在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方面,生态城与清华大学共建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目前,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已挖掘清华大学成果转化项目118个,其中华慧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建成天津市首个高端光电子芯片生产线,进一步壮大我国光电子芯片发展能力。不久前,天津软件园在生态城开园运营,园区着力打造“算力、算法、算据、算用”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已吸引东华软件、中电金信、软通动力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近年来,生态城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交易、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向,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聚集了华为云、华峰测控、爱数股份、数字政通、科大讯飞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智能科技服务产业对绿色低碳发展已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

  在文化产业方面,形成影视动漫、图书发行、广告传媒、游戏制作、网红电竞、在线文学等产业集群,国家动漫园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大健康产业方面,聚集形成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制造等特色产业子链,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在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方面,推出直播电商产业政策,为直播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已吸引218家直播电商企业落户,打造了70个直播基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下一步,生态城将紧密结合国务院批复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实施方案的落细落实,横向布局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7个产业领域,纵向延伸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5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5×7绿色低碳产业矩阵,全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标准制定、检验检测和成果转化,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升级版

  从“环境优美”到“内涵引领”转型跨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城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城与新加坡共同编制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盐碱荒滩上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无废城市,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花园城市。如今,生态城绿化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0%,规划建设40余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因地制宜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2016年获批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片区。

  2023年9月,象征中新两国友谊的中新友好花园对外开放,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公园内游人如织,大家在滨水步道漫步,在阳光草坪放松,在空中廊道远眺,尽情享受城市之美。距离中新友好花园不远,是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的静湖。这里昔日是一处占地2.56平方公里、积存40年的污水库,历经3年治理,曾经的污水库如今已变身为碧波荡漾的景观湖,环湖景观带全长达7.6公里,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17万平方米,成为居民观景、亲水的好去处。

  春季锦带花明艳美丽,夏日鼠尾草充满朝气,秋季碱蓬草热烈而张扬,冬季金银忍冬生动低调……据了解,一直以来,生态城通过维护自然湿地环境、打造特色人工湿地、构建特色植物群落、开发多功能亲海生态廊道等措施,不断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近年调查显示,生态城内共有动物332种,植物137种;区域内观察并记录在册的鸟类179种,其中涉禽和游禽种类最为丰富,共87种。环境好不好,鸟类用翅膀“投票”,生态城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遗鸥等重点保护鸟类在这里过境、繁衍、生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城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拓展绿电资源供给,年发电量约4000万度。2023年生态城启动全域绿电工作,通过与国网(天津)综合能源公司、新能源电厂签订长期协议,为区内企业锁定绿电资源,先行先试推动绿电交易从“零售”到“团购”模式创新。前不久,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完成绿电交易,附加自建光伏,年绿电使用量预计达1亿度,成为首个“降本减碳”全绿电整车厂。国家海洋博物馆和城市运行领域的重点工商业用户均已进入绿电交易市场。通过建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实施绿电、绿证交易,生态城年减排量超过10万吨二氧化碳。在今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新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生态城全域绿电应用示范区正式揭牌,标志着生态城正式进入100%绿电运行的新阶段。

  下一步,生态城将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引领,围绕推进绿色能源全域覆盖、打造绿色交通体系、谋划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生动诠释“绿色发展”的魅力。

  打造智慧创新之城升级版

  从“应用至上”到“数实融合”转型跨越

  今年6月,生态城城市大脑白皮书,也是全国首个区域级城市大脑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系统回顾了发展历程、总结了建设成效和典型案例、分析了城市大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其他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生态城经验。

  从2019年上线至今,城市大脑已经运行了5年。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态城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围绕“惠民、兴业、善政”,不断完善“城市大脑”体系建设,以数“智”化赋能城市管理转型。在“城市大脑”中,生态城数据资源已覆盖城建住房、交通运输、资源能源、地理空间、气象服务、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18个主题领域,百余项智慧服务场景让城市更聪明、居民更幸福。

  无人机平台可完成海岸线巡飞、出行早晚高峰巡查、违法建筑取证、节假日水域巡飞、防汛防潮警示巡飞、防恐防暴演练等多领域任务。智能视觉平台可提供治安管理、交通路况、车辆抓拍、环境监测、城市部件检测等服务。数据汇聚平台可根据气象云图、台风路径图等实时气象数据提供智慧防汛、智慧气象等服务……在强化城市治理、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生态城还推动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安全研究院建设,形成“商业化平台+专业化保障”的数据要素服务体系,探索数据资源服务产业路径,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同时,依托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城市管理、智慧园区等智慧应用场景,逐渐开辟全域数字经济试验场,邀请国内外数字经济企业开展创新试点,复制推广“生态城模式”。在生态城,高标准建设智慧创新之城,已经成为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重要一环。

  下一步,生态城将与新方共同拓展“数据出海”新通道,支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生态城科研创新中心等强化科研转化能力,围绕“惠民、兴业、善政”,持续推出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应用场景并迭代升级,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打造合作开放之城升级版

  从“搭建平台”到“互利共赢”转型跨越

  作为“中新合作+自贸联动”国家级平台,生态城始终站在世界、中国、天津“三张地图”前谋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创新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中新双边机制升级加力,中新双方企业双向奔赴、共闯世界的眼界更加宽广。

  今年3月,生态城与新加坡共同推出“6+ 9”中新联动政策包——“6”为新方鼓励本土企业到生态城发展的政策,“9”为生态城支持新加坡等国际企业来生态城投资的政策。政策覆盖了企业从投资决策、落地经营到市场开拓的全成长周期,叠加相应的生活保障,帮助新加坡等国际企业通过生态城更好地进入京津冀市场。为促进政策落地,生态城多次赴新加坡开展投资推介活动,前不久,在新加坡“投资天津推介会”上,玮盛控股集团、MGL发展集团、睿敏安、AiTreat机器人、凯德奕桥Bridge等10个新加坡优质项目签约落户生态城,涉及智能科技、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等多个绿色低碳产业方向,总投资额超30亿元。

  围绕绿色低碳、智能科技、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港口航运服务等产业,生态城还引入新加坡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oVita、光伏发电企业Sunseap、服务外包企业RMA等优质项目。此外,生态城还主动融入RCEP,加快建设自贸联动创新区,成立跨境出口电商运营中心、滨海新区跨境选品中心,整合北方特色跨境产业资源,打造中新经贸交流的北方枢纽,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港口经济,设立天津首个冻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突出国际冷链物流、产品深加工、供应链金融和本地结算,构建全链条冷链贸易产业体系。

  下一步,生态城将继续深化与新加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的支持下,继续争取高含金量政策支持,打造国际一流亲商环境,为构建“京津冀—新加坡—东南亚”双向经济走廊提供支撑。

  打造活力幸福之城升级版

  从“多点突破”到“优质均衡”转型跨越

  今年8月,由新加坡全国青年理事会、中新青少年文化交流组委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新马印象”第二十九届中新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盛典在新加坡举办。活动中,来自生态城的红蜻蜓童声合唱团为现场观众献上原创作品《幸福之城》。该作品描绘了在中新两国的共同推动下,生态城开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讲述了从盐碱荒滩到绿色新城的蝶变故事,孩子们用童声表达了对生态城的热爱。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生态城”,这是居民对生态城的最高褒奖,这幸福感源自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此,不仅拥有妈祖雕像和以航母为主题的公园,还拥有以遗鸥为主题的湿地公园,有水域面积超过280公顷的南湾公园,有距离北京最近的36公里亲海岸线,成为京津冀最美亲海“后花园”,今年游客接待量有望突破1500万人次。

  近年来,生态城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全方位推进生态城岸段污染治理,生动演绎了“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海湾治理典范,成为天津市首个获批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区域。

  不仅如此,生态城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确立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组团居住模式,建立与之对应的“邻里之家—社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主中心”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方面,引入北京大学滨海医院等名医资源,构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在教育资源打造方面,坚持品牌化、集团化办学,引入南开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校、北京师范大学附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培育第一中学、生态城实验小学等自主教育品牌,在校在园学生约4.4万人。在布局商业服务业体系方面,落户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打造国家海洋博物馆夜经济活力带和国家动漫园夜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近5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达23.6%,目前已突破15万人,形成500米优质生活服务圈。2023年7月,第四社区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2024年3月,生态城获评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开放共享、幸福宜居……生态城通过打造“五个升级版”,绘就了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国良表示,下一步,生态城将以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为引领,依托既有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更优路径,抢抓战略叠加机遇,统筹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