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市案例>>

科技织就“安全网”——江苏泰兴携手新智聚安打造城市治理“智慧样板”

  □ 赵小川 朱云云

  城市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更牵动城市发展根基。曾经,一场暴雨让街道沦为“湍急溪流”;燃气泄漏如“隐形炸弹”却难以及时察觉;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却因信息割裂成了管理盲区……这些曾是江苏省泰兴市城市治理中亟待破解的痛点。而今,一张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智慧安全网”正悄然覆盖整座城市,将风险化于未发,将隐患阻于未萌。

  据介绍,泰兴市携手新智认知(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新智聚安,历时9个月打造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平台已全面投入使用。该平台以“1个综合驾驶舱+7大专项平台”为核心架构,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与“敏锐神经”,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可预测、可防控,推动城市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迈入“主动防控”的新阶段。

  直面痛点:

  破解城市安全治理“老大难”

  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泰兴曾面临诸多安全治理难题。在燃气领域,老旧管网“家底不清”,部分铸铁管网已超20年使用寿命,“黑气瓶充装”等隐患屡禁不止;地下管线数据分散在各部门系统中,如同“信息孤岛”,新管铺设后信息更新滞后,形成监管盲区;每到汛期,部门间数据不通、联动不畅,内涝应急响应常常“慢半拍”;第三方施工频繁,管网被挖断的风险难以提前防控。

  更棘手的是,城市生命线是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一处故障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往,燃气、供水、排水等业务系统由各单位独立建设,跨部门调用数据需层层申请。遇到紧急情况时,“各自为战”的治理模式往往错失最佳处置时机。为此,泰兴明确了“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提出“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全面预警”“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的目标,旨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一套覆盖全域的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体系。

  “破解这些难题,不能只靠‘人海战术’,必须用科技手段构建全场景防控体系。”新智聚安项目负责人表示,依托新奥集团在能源与城市服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团队带来了“物联感知—智能分析预警—协同处置”的全场景解决方案。以“1个综合驾驶舱+7大专项平台”为架构,围绕7大风险场景,实现“告警互通—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网”。平台还构建了“感知—预警—处置—评价”的完整闭环。前端,实时监控、物联设备织就“监测一张网”;中端,智能算法自动分级预警,确保隐患不遗漏、不延迟;后端,平台跟踪整改进度,并将企业履职情况纳入考核,改变传统监管“重检查、轻落地”的弊端,实现主动监管。

  新智聚安带来的不只是一套系统,更是一场全场景安全智能变革。这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是泰兴直面治理难题、借力科技寻求突破的坚定实践。

  科技破局:

  “智慧大脑”让风险“透明化”

  走进泰兴市城市生命线指挥中心,巨大的综合驾驶舱屏幕上,实时数据一目了然——燃气阀井的泄漏浓度、供水管网的压力波动、桥梁的结构应力、易涝点的水位高度,各项指标以动态图表形式呈现,一旦超出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

  这背后,是平台强大的“智能内核”在运转。新智聚安为平台量身打造了多个AI算法模型,如同为城市配备了“专业医生”:“燃气扩散预测模型”能实时计算泄漏后的危险范围,搭配阀井内的物联监测设备,将预警指令精准推送给工作人员;“城市内涝模拟模型”可整合雨量、水位数据,提前锁定易涝点,联动泵站自动调度排水;“桥梁健康评估模型”通过结构应力传感器,实时捕捉桥梁细微病害,避免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接入了新智聚安自主研发的安全大模型,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智能助手”。工作人员只需输入问题,就能实时查询城市生命线项目的所有数据与分析结果,比如“某小区近三个月燃气安检合格率”“本周内涝预警次数”等,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

  在数据整合方面,平台打破了各部门的信息壁垒,融合了GIS、各领域传感器数据。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处理督办500余条风险信息,让城市安全管理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

  全场景守护:

  七大专项平台覆盖城市“生命线”

  如果说综合驾驶舱是“智慧大脑”,那么燃气、供水、排水、桥梁、道路、地下管线、第三方施工七大专项平台,就是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的“敏锐神经”,针对性解决不同领域的难题。

  在燃气监管领域,平台构建了“知家底、保安全、保供应、服务好”四维体系。通过物联设备,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老旧管网的改造进度,甚至精准定位“黑气瓶充装”行为——当充装站的流量记录与充装记录偏差较大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质证单,协助执法部门精准执法。针对户内安全,平台还绘制了“风险地图”,从小区隐患数量、报警器安装情况等9个维度评估风险,指导企业优先排查高风险用户。

  第三方施工是管网安全的“头号威胁”,平台的三方施工监管模块提出了创新解法。只要有一家企业或政府部门上报施工信息,平台会自动分析施工点位周边的管网分布情况,将线索推送给所有相关权属单位。比如,某区域进行道路维修,平台会第一时间通知燃气、供水、排水公司,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管网被挖断。同时,系统还会监管企业是否履行“每日看护”职责,对未交底、违规施工的工程实时督办。

  面对汛期内涝,排水专项平台如同“城市防汛指挥官”。在润泰大桥、兴隆桥等关键点位,平台安装了电子水尺与监控,实时监测河道水位。一旦水位超出预警值,系统会自动联动泵站排水,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城管、应急等部门,实现“雨情、水情、工情”无缝衔接。

  此外,道路专项平台能全流程跟踪塌陷隐患的处置情况:从市民上报到维修完成,每一步都有记录;桥梁专项平台通过结构应力监测,为桥梁建立“健康档案”;地下管线专项平台则整合了数十万余段管线数据,可直观展示管线间距不足、埋深不够等隐患,为施工规划提供精准参考。

  治理变革:

  从“分散管控”到“协同共治”

  该平台的落地,不仅带来了技术升级,更推动泰兴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战”,燃气公司管理燃气,水务公司管理供水,遇到交叉问题时常常推诿扯皮。如今,通过平台的数据共享与联动处置机制,政府、企业、居民形成了“协同共治”的生态。

  对政府而言,平台实现了从“事故后救火”到“风险前防控”的转变。通过实时掌握全市安全态势,监管部门能精准调配资源。

  对企业来说,平台成了提升管理效率的“利器”。通过平台的风险地图,工作人员可优先排查高风险用户,效率提升了一倍。同时,平台还能实时监管企业的巡检完成率、隐患整改率,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对居民而言,安全保障更“实在”了。家中燃气报警器一旦触发,平台会立即通知燃气公司与社区,调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遇到三方施工、道路塌陷、内涝等情况,居民可通过政府服务热线上报,平台自动生成工单并跟踪处置进度,“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如今,漫步泰兴街头,看不到的是隐藏在地下的“智慧管网”,感受到的是城市安全治理的“温度”与“速度”。泰兴的实践证明,当科技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可以织就一张坚实的“安全网”,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安全韧性”。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优化,泰兴还将继续探索“科技+政企”的协作路径,让“城市生命线”更安全、更畅通。

上一篇:构建治理共同体 谱写善治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