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公告>>

摸清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家底』为城乡建设管理筑牢数字底板

  □ 赵安然
 

  近日,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应急管理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编制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正式发布。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承担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此次普查是补齐数据短板、形成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基础数据库的重要契机,其数据应用也能够为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各项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数字化平台。

  凡事条理,必有章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切实强化沟通协调,积极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与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的衔接,强化对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指导。普查工作自启动以来,先后经过了北京房山和山东日照岚山2个试点“大会战”、全国120个县级行政区试点、全国全面调查3个阶段,主要开展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统一标准,做好规则设计。组织编制调查实施方案和城镇房屋、农村房屋、市政设施三项调查技术导则,通过试点验证完善后印发实施。同时还编制了数据处理方案、业务流程指南、质量控制细则等一系列规则文件,确保全国步调一致、标准一致。二是开发软件,保障调查需求。统一开发调查软件系统,统一制备调查底图,依托政务外网在部省两级部署。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基层需求及时调整软件功能,增设指标分析、进度统计等多个应用模块。三是加强培训,明确技术要求。组织专家通过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学习平台进行培训辅导。指导各地逐级开展培训,确保技术培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线对一线”直播答疑活动。四是严格质检,确保数据质量。建立数据质量在线巡检制度,组建了269人的巡检员队伍和138人的巡检专家队伍,在调查过程中对各地数据进行远程在线巡检,发出数据质量提示单、警示单2000多份,督促各地整改。建立由县级自检、市级抽检、省级抽检组成的逐级质量核查制度,压实各级责任。部质检核查团队对省级上报的数据质量进行最后把关。同时,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将普查数据应用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不断拓展深化成果应用。

  春花似锦,秋实累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显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60多万人参与了此次普查工作,共绘制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图斑6亿多个,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形成了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成果,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从具体数据来看,扣除厕所、杂物房、车库、养殖圈舍等农村辅助用房、在建工程以及构筑物、农业大棚等不属于房屋建筑的,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54亿栋,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房屋(含住宅和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厂房等建筑)4738.8万栋、662亿平方米,农村房屋(含住宅和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建筑)3.07亿栋、618亿平方米。共调查与防灾应急相关的市政道路23万条、市政桥梁9万座、供水管线44万条。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数据应用场景丰富,要深入分析和运用好此次普查成果,支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房“三大工程”相关信息系统和农房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支撑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质量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城市开发部署相关信息系统;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落图”和“赋码”功能。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夯实防灾减灾基础,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