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滨城这儿从“生态禁区”蝶变“生态新城”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生态城的各个公园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今年9月28日是生态城开工建设13周年纪念日,很难想象,13年前,这里竟是一片遍地灰色盐滩与黑色污水湖的盐碱荒地。更难想象的是,4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城市建设者们是凭借怎样的攻坚精神,持续在生态保护领域尽心探索,保留修复原始湿地和生态岸线,改良盐碱荒滩土壤,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提升物种多样性,才让这片盐碱荒地有了“蓝绿交织、河海相连、动静结合”的特色滨海城市风光。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情怀

  “我们把生态城轻轻放在大自然里,吸引人们在此安居乐业。”生态城建设局局长孙晓峰说,13年前,他只是生态城建设局的一名普通实习生。光阴荏苒,13年弹指一挥间。孙晓峰回想起,十多年前的生态城一无所有,放眼望去,只有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和积沉几十年的工业污水。“建设之初,管委会没有办公楼,大家挤在租来的招待所里办公;生态环境太过恶劣,一线建设者们需要戴着防毒面具干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只能以工地为家,去打这场硬仗、苦仗、持久仗。”孙晓峰表示。

  在生态城管委会,像孙晓峰一样的“80后”建设者还有很多。他们不只是把建设工地当成家,更重要的是把生态城当作自己的家。“我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在生态城恋爱、结婚,两个孩子都在生态城出生、长大,家里的四位老人也都搬到了生态城居住。正是滨海新区的开放包容,使像我一样的一大批外地年轻人、建设者‘用脚投票’,选择在生态城安家。”孙晓峰介绍,很多人把心安在了生态城、把“根”扎在了生态城,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奉献给了这座城。

  

  孙晓峰说,生态城从荒无人烟到繁华宜居,他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们在城市华丽蜕变的过程中施展所学,勇当改革发展的“先锋队”和“野战军”。从不毛之地到“未来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年6月发布的《中新天津生态城2020生态城市白皮书》中有一组数据说明了一切:从2008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至今,近13年来,生态城经济实现高效增长,主导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功能获得全面改善,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2013年,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33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区面积6.5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区域累计绿化面积已达1049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区面积18.27平方公里。

  “看沧海桑田巨变”的创新精神

  自2020年5月天津亿利生态公园·精灵乐园开园以来,园区里的大熊猫、羊驼、小矮马等动物颇受游客喜爱。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自然环境优美、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乐园,曾经也是一片了无生机的盐碱滩涂。乐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土壤含盐量达到5‰时,基本只有野生芦苇、菖蒲和碱蓬才能存活。他们对天津亿利生态公园·精灵乐园所在的土地进行首次化验时,土壤含盐量最高值达到18.9‰。

  为了让盐碱滩长出大树,将这片土地打造成展示生物多样性的“试验田”,在盐碱地治理和修复上,园区将原土改良与客土回填相结合,通过树穴换土、植物修复、土壤淋溶洗盐、设置隔淋层等方式对原土进行修复。同时,基于对项目所在地土壤的精细化取样化验,园区选取了30多种微生物菌株,可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将土壤含盐量平均值由10‰以上成功降至3‰,为植物生长打开了“生命通道”。如今,园区内种植着木本植物114种、草本植物130余种,既有满足鸟类栖息需求的落叶乔木,也有满足食草动物进食需求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水禽类喜欢的水生植物和昆虫类生存必需的多花类灌木……

  

  生态城这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远离过盐碱土壤改良这个课题。为给其他城市提供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技术,生态城结合土壤地下水位高及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含盐量高、pH值高且气候干燥少雨等特点开展技术攻关,根据土地盐碱化程度探索出了“盐多换之、盐少用之、雨水洗之和湿地收之净之”的土壤改良方法,走出了一条“非典型”的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之路。

  “十多年来,我们在盐碱地治理和绿化景观建设上不断改进创新,在生态优先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加强绿化精细化养护、打造城市特色景观等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孙晓峰介绍,截至目前,生态城已建成投用公园39座,累计绿化面积104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以上;植物种类由最初的66种增加到现在的265种;完整保留了区域湿地,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湿地、海滩于一体的生态格局;境内观察并记录在册鸟类共179种,较开发建设前有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进取意识

  在逐步改善自然环境、优化生态系统的同时,生态城秉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低碳经济、绿色生活、资源节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智慧创新驱动和都市消费驱动为导向,生态城逐步形成了以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大健康为主,以教育培训和绿色金融为辅的“3+2”产业集群,实现了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孙晓峰说,建设者们始终用“装修自己家房子”的精细程度来建设生态城,让“把自己奉献给这座城”变成所有生态城人的行动自觉。“生态和智慧将在生态城实现融合发展,生态城也将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深化无废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孙晓峰表示,建设者们将继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探索将生态城建成一座近零碳乃至零碳示范新城,为天津市、国家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提供样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