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用绣花功夫 做针灸文章
- 时间:2022-12-01 10:44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永新城市更新试点实践侧记
□ 杨 倩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也是城市更好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探索出的以“针灸式更新”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模式使这座古朴的县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永新县县名源于《大学·礼记》,意为“日永月新”,是吉安市西部的一座文化古县,也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2019年,永新县率先探索县域城市更新的创新模式,永新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CBC建筑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共同参与,时任中规院院长杨保军作为领衔专家全程指导。2021年年初,吉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永新城市更新作为吉安城市更新的特色亮点和靓丽名片之一,以此为契机,永新县城市更新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留骨、留白、留忆
古县和新城同向而行
永新古城有宋代、明代、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永新的独特景色,承载了世世代代永新人的记忆,简简单单的拆除重建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城市更新的要求,也满足不了永新人民的情感需要。为此,永新县相关部门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并邀请杨保军专家团队进行实地指导,确定了“针灸式改造、对症下针、点式切入”的城市更新模式,不搞大拆大建,哪里需要改哪里。重点打造,局部推进,刺激局部,激活整体,让空间与空间相互转换,让古城和新城相互贯通,让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生长的整体。
留骨增肉,舒展城市肌理。在空间布局上,保留了街巷格局、街巷路网等城市的骨架,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延续传统街巷系统,优化街道的基础设施和肌理,因时因地进行逐步更新改善、修复重要地标节点;在建筑布局上,保留居住院落、建筑形态等内在肌理,以微改造的方式分类制定风貌保护修复措施,延续古城多元风貌特色。
留白补短,优化城市功能。以“减法”留白,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在空间上减压、在布局上疏解,把非中心城区的功能转移出去。以“加法”补短。在交通出行上补短,先后打通了建设西路、规划支路等12条“微循环”道路,在老城打通了禾河北路,以大美秀水文旅综合项目贯通了秀水两边所有小街小巷,逐步疏通城区“经络”;在公共空间上补短,将一些残垣断壁、舍屋、废弃地等拆除整理,建设小游园、口袋公园等民生设施,如在古城老街改造中,就“灸”出憩园、珍园、忆园、梅园、永园、志园、南塔广场七个口袋公园,增加居民活动空间。
留忆铸魂,点亮城市记忆。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永新县注重嵌入永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未来街道可能承载的活动,设置不同的主题和空间形式。比如,在大美秀水文旅综合项目中嵌入忠义诗廊、将军故里、和子夜歌、秀水书院、大戏台等节点,展示永新独特的文化元素。通过红色文化、非遗展示、艺术体验、传统美食、休闲民宿、现代艺术等特色功能业态的植入和培育,以传统街巷、滨水绿道、山水通廊等为载体,设计若干文化体验路径,将古城及周边文化资源串联,形成形式多样、有故事的文化游线。
山色、水色、绿色
风景和生活一炉共冶
城市因水而灵、因山而秀,绿色是城市发展的永久底色。永新把“山水禾城,人文永新”作为独特品牌,在城市更新中不破坏山体、不改变水系、不污染空气,修复“山—水—城”格局,让见山见水见绿见乡愁有机结合,营造“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独特魅力。
治山添秀色。以永新传统山城秩序为参照,按照“远山目可览,近山行可达”的规划思路,把远山作为生态屏障,控制周边建设强度和形态;在近山营造可进、可游、可赏的郊野游憩空间,适当建设爬山步道和少量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对城市周边的小山小坡,不采取推平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因地制宜地打造郊野公园、小游园、湿地公园等,满足市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
理水通灵韵。城因水而灵,水因通而活。为做好理水、活水文章,永新县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统筹仰山、禾水和仰山对岸滨江半岛的山水资源,在对山水、河岸自然景观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仰山山体公园和生态滨江公园项目集中连片建设,打造最美河岸线。疏浚历史水系,修复自然驳岸、湿地、滩涂等,营造连贯的多层次亲水空间,再现渡口、码头、浮桥、阁塔等历史景观,使古城与滨水区域有机缝合。
增绿映红城。以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广场、公园绿化为重点,以庭院绿化为点缀,加快推进了滨江公园、袍陂绿廊景观提升等城市生态绿地项目。在老旧小区、棚户区、老街区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29座,新增城市绿道20公里以上,让绿色真正成为永新这座红色县城的最亮底色。
古味、潮味、风味
历史和时代交相辉映
城市更新,更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外在颜值,更需要更新城市的业态和风味,让烟火气、生态色、文化味、潮流范、地域风相互交织、相互共存、相互演进,充分适应和满足多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精神需求,使居民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和产业的热度,从而形成具有永新味道的新时代城市范儿。
文创产业传“古味”。以市场化、集约化方式对永新的红色、书法、非遗等特色文化进行整合。依托秀水两岸沿线现有的旧工业厂房、老旧小区、文化设施等资源,打造和子夜歌、秀水雅集、寻味秀水等业态景点,布局书画、娱乐、美食、亲子等主题空间,分段打造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场景,让群众在畅游美景的同时,更好地感知永新的人文历史。
多元业态引“潮味”。主动迎合新时代消费群体“吃、喝、玩、乐、购”的需要,推动县域消费版图重构升级。秀水坊美食街以永新美食文化为特色,点燃了夜市经济。在古城中增加茶楼、民宿、古玩等业态,让古城老街旅游氛围日益浓厚,人气日益兴旺。
地摊经济创“风味”。对群众在二机厂区门口等地自发形成的“地摊经济”和“马路市场”,纳入改造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保留提升,鼓励、支持和引导新型地摊经济发展壮大;对原工业小区内的厂房,在保存其外观的基础上,将其中一栋改造为社区办公用房,其他改造成室内菜市场,既弥补了城区原有的业态空白,又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永新紧紧围绕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关键,找出病灶,对症“下针”,通过修复城市颜值满足人的审美,通过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的生活,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唤醒人的记忆,通过激活多元业态激发人的参与,在平衡古城环境、产业、文化中求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子,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永新城市更新模式。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