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全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

  上海市以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筑物、公共场所、交通设施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充分、便利地参与并融入社会生活;坚持科技赋能创新理念,探索信息化、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创新应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增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一盘棋意识,形成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年初,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代表团提交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此后,上海市将《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纳入本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正式计划。

  2018年,市民政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上海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将无障碍设施相关要求纳入社区事务受理场所建设标准。同年,《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明确将“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专用教室和无障碍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列入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

  上海市开展“一江一河”无障碍导则编制工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标准支撑,导则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无障碍领域专家意见后已基本成型,预计于今年发布实施。同时,创建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引领全市滨水空间无障碍高质量发展,目前示范区已基本成型。

  此外,上海市成立无障碍设施督导队伍,开展无障碍社会督导工作,全市形成了市—区—街(镇)三级督导网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邀请人大代表、民主党派知名人士加入,提升督导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以标准建设为基础 提供质量保障

  随着无障碍法治化进程不断加深,上海市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园绿地、室外公共厕所、商业服务建筑等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已建各类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各大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形成了设施完备、建设规范、标志明显、运行正常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网络。全市累计投放约2000辆纯电动无障碍公交车、1000辆无障碍出租汽车,轨道交通16条线路415个站点也全部建有无障碍设施。人行天桥加装无障碍电梯纳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有38座人行天桥完成加装工作。推进农村无障碍环境示范村镇建设,做到村委办公室、卫生室、健身点和便民服务点无障碍设施全覆盖,补齐农村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短板。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提供技术保障

  上海市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完成率达到100%,包括17个区和47个委办局的共64家政府网站,极大地改善了视力残疾人等群体“上网难”的困境。推广无障碍电影、电视新闻加配字幕和手语直播等,让视听障碍人士同样享有文化生活。上海图书馆建成全国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向视力障碍人群提供无障碍网站、2058种有声电子书和1005个数字化讲座服务。

  同时,建立残疾人信息资源库,汇聚培训、就业、康复、保障等数据,推进无障碍设施等位置信息服务,将无障碍设施的数据信息制成数字电子地图并予以公开。对残疾人使用日常生活应用类APP开展培训,让残疾人共享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数字红利,截至目前,参与培训的残疾人已有近万人次。

  以共享成果为目标 提供理念保障

  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社区法律等服务窗口逐步实现向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上海市首创无障碍多媒体网上服务专区,市民服务热线开通手语视频服务。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上海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已实现了同城共享、城乡一体、弥补短板、同步发展的全面覆盖格局。同时,修订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政策,满足更多困难人群居家生活便利和安全要求。

  开展示范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依据各类别残疾人实际需求拓展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新思路、新做法。根据改造试点工作相关案例和档案资料,编制完成《示范型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设计指南》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通过鼓励推广“爬楼机”租赁服务、居家养护服务、助老助残志愿者服务,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生活品质。

  以发现问题为导向 提供动力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以《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基础,适时出台实施细则、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深化推进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制定工作建设方案,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库及督导志愿服务总队调整组建筹备工作,吸引各领域专业人士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建言献策、为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提供支持。

  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依托一网通管、一网通办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无障碍网格化管理、巡查发现、派送处置等机制。同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情况纳入行业协会先进评选标准,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执法监督和行业协会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设施长效管理的责任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

  提高无障碍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无障碍环境建设要进一步提倡“通用无障碍设计”理念,在注重硬件设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软环境的营造,提升无障碍软实力。充分认识良好的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充分、平等、共享、融合参与社会的坚实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参与的良好无障碍建设氛围。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