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加强古街保护利用津派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 聂伟迅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南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擦亮津派文化品牌,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坚持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绘到底

  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天津市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南开区老城厢区域,是天津市最早的经济文化商贸聚集地和城市发祥地,素有“津门故里”之称。

  南开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注重加强对历史街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严格执行天津市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制定并完善古文化街片区整体提升规划。

  此外,系统谋划“串链行动”,将历史遗存与城市风貌、自然景观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串好8条链——故事链、交通链、载体链、业态链、活动链、演出链、主体链、环境链,实施6项工程——文化展示体系提升工程、片区综合交通提升工程、慢行系统提升工程、综合风貌提升工程、商业业态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通过多维度科学规划,着力塑造“老城津韵”城市漫游场景,打造“慢行优先”开放休闲街区,营造“走街串巷”沉浸式文化体验。

  坚持保护第一

  历史风貌展新颜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街全长687米,街巷里流淌着800年历史记忆,浓缩了津派文化的万千精彩。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两级政府着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切实推动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历史建筑可持续发展。

  南开区先后重新修复了始建于1326年的世界三大天后宫之一的敕建天后宫和天津市现存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戏楼,恢复重建了仿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宫南宫北大街,保留整修了有6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建筑玉皇阁和素有“天津四合院”之称的百年建筑通庆里,移植重建了天津近代第一家官办金融机构官银号和有200多年历史的万春斗店建筑。此外,还在街区内重新规划恢复了大狮子胡同、王十二胡同、萨宝石胡同、袜子胡同等多条老胡同。经过更新提升,街区既再现了昔日商贾云集的老城繁华景象,又留住了市井生活烟火气,古街老巷焕发新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

  文化遗产活起来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拥有民俗博物馆、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集聚了十八街麻花、泥人张、杨柳青年画、风筝魏、妈祖祭典(天津皇会)、蔡氏贡掸、祥禾饽饽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

  南开区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的新路径,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运用数字技术、AI(人工智能)等手段,通过沉浸式演出、VR(虚拟现实)互动、灯光秀等方式,把天津的老城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等IP 开发出来、展示出去,打造“愿望之城”,把天津故事讲出彩、让津派文化火出圈。

  同时,大力支持非遗和老字号创新发展,探索“特色美食+潮流文创”“古法手艺+AI技术”等跨界模式,孵化一批“老字号+新业态”首店,在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全国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集聚地。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不断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南开区成为全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南开区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创新发展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为天津市南开区委副书记、区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