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乡人物>>

余海云五百亩农田上的追求


简介:北浠水县清泉镇余堰村70后农民余海云开着农用车向田头驶去,他是该县清泉镇第一个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在这片500多亩土地上他正播种着新追求。

  
     北浠水县清泉镇余堰村70后农民余海云开着农用车向田头驶去,他是该县清泉镇第一个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在这片500多亩土地上他正播种着新追求。

 

  今年40岁的浠水县清泉镇余堰村村民余海云,从事烟酒副食商店生意20年,具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充实。2011年,余海云发现因村民外出务工及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的土地,大片农田抛荒成了“闲田”,在家经营商店的他觉得政府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后潜力巨大,于是就承租下了50多亩“闲田”种水稻,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对建立家庭农庄余海云充满了信心,他承租的农田发展到如今的500多亩,与村里的农户签订了10年承租合同,并自己投资30万元购买了5台农业机械进行耕作,还专门组织了一个20多人组成的种田班子。在他的带动下,昔日村里的几位“麻将客”,如今也忙碌在田间地头当起了犁耙手。
 

  如今,余海云已经成了家庭农场带头人,对于“家庭农场”应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对此,余海云坦言,当经营的土地面积扩大之后,光靠一家人根本就忙活不过,“规模扩大了,忙时就得雇人帮忙。”余海云说,当前农村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农活必须由人工完成,去年忙时一共雇用了30个工人,仅工资支出就达到了13万余元。“现在的人工费是一年比一年高了。”余海云还举了个例子,雇一个人一天的工钱是120元,包括吃饭每天开支就是150元。要想降低人工成本,就得提高机械化水平,现在500亩农田又面临困境,急需投资一百万建一个灌溉用的泵站,可是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一下子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
 

  “这两年,我种水稻的技术得到了县农业局郭局长、宋局长、范专家的大力支持和长期进村指导,只要能吃苦下来赚个10几万元钱,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家种田也能生金。”余海云笑着道。
 

(责任编辑:崔凤娇)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