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老机场”建“新园博”

  □ 袁建奎
 

  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修订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提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园博会由单一展示园林成果转向综合展示国内外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国际性展会。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选址合肥市骆岗公园(即骆岗机场旧址),使“城市更新”和“园博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让骆岗机场实现了完美的蝶变,同时也开拓出一条园博会与城市更新结合的新路径。

  “城湖一体”新格局

  2013年,服务了36年的合肥骆岗机场完成了它作为机场的最后使命。但本着退役不退休的原则,合肥市委市政府随即开始着手探讨骆岗机场地块的活化利用。经过几次修改调整,最终确定以城市更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建设,“骆岗公园”的概念由此诞生,完成从城市拓展到生态引领的转变,延续园林城市特色,构建“城湖一体”城市新格局。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团队为合肥园博园规划了以“绿色+蓝色”强生态基础,完善蓝绿空间体系,实现园区绿地率75%的目标,健全城市生态网络,建立与巢湖的有效链接。

  以“绿色+产业”补服务短板,解决园博园超大体量绿地空间服务能力和类型单一的问题,补齐合肥市缺少综合类参与性环境空间的短板,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以“绿色+活力”惠百姓民生,释放绿色空间,承载多元场景,提供与百姓需求和市场环境相匹配的持久动力;以“绿色+人文”留城市记忆,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保留城市记忆;以“绿色+科技”增科技亮点,以园博园为载体,展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成为展现合肥市“创新之都”的首个室外智慧园区。

  绿色低碳为纲领

  合肥园博园整体定位为一个巨大的城市更新展场,在此基础上,以绿色低碳为纲领推进规划建设。

  自然引导,巩固安全底线。发挥园博园城市中心超大体量绿地的海绵功能、调蓄绿地功能,解决城市水生态等问题;以骆岗公园10平方公里为研究范畴,遵循塑地形、造界面、纳土方、留风道的思路,营造山水格局,连通景观视廊,预留跑道区域为风道。

  严控建设强度,突出重点、分区布控。规划园博小镇为建设强度最高的核心展区和服务区,其他大部分区域则降低建设强度,以营造绿色生态基地以及园林景观为主。

  开放共享,全龄友好。合肥园博园不收门票、不设围墙,布局13个轨道交通站点,打造人民群众方便可及、功能完善的城市后花园。

  生境再造,提升生物多样性。依托场地内散布的坑塘和水渠,贯通水系;广泛采用多级海绵净化和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坡度控制、消落带设计,动态控制水位,营建丰富的生境类型。

  产研一体,构建管控指标体系。针对合肥园博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研究做支撑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汇集成《城市更新单元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从更新单元规划和更新项目设计两个层面形成绿色低碳更新的技术策略。

  规建治一体化

  合肥园博园工程项目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立足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阶段,全过程统筹、全要素把控园区建设。

  政策先行,前瞻落实土地性质。园博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用地性质对建设、运营的限制和要求,在保证园博园公益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把建筑密集的城市更新展区整体规划为“商业服务设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的混合用地。

  业态优先,运营前置。按照“小管办+大公司”建设运营体制,将运营需求贯穿到项目各环节中,形成以运营为导向的项目规划建设逻辑;坚持“规划设计、功能业态、商业运营”三位一体推进项目建设,组建空间运营管理公司全程参与园博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会后将广泛拓展运动、文创、康养等功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科技引领,打造全域智慧感知园区。园博园建设由智慧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园区系统,建立智慧基础设施、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等,为游客提供线下、线上全方位的服务。

  合肥园博园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采用“公园+”的模式,形成“智能建造、智慧管理、互动体验”三大功能,“绿色生态、无人空间”两大体系及原航站楼、机场跑道等多个特色地标相结合的场景建设思路。

  自开园以来,合肥园博园总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空间运营管理公司策划了包括地方戏曲展演、全国盆景展等一系列活动,远期活动仍将持续策划,让合肥园博园永远有变化、永远不落幕。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是主管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运营单位等对于政策把控、场地梳理、认知统一以及方法精炼的一次成功探索,为今后城市更新和园博园建设提供了经验。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