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多措并举促保护 统筹协调谱新篇
- 时间:2024-06-24 09:01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周小琳 刘 胜
2022年,江西省九江市成功获批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九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用好强化宣传、统筹协调、活化利用三大举措,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古老的历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宣传
推动意识入脑入心
突出宣传引领,提升城市形象。九江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首批10集中播出的城市之一,这有效提升了九江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外界对九江市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保护意识。九江市通过举办历史建筑主题宣讲培训,推动相关理念入脑入心,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纳入党校、主题班教育内容,提升领导干部历史文化保护能力,同时逐步推广到各级学校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参与,汇聚保护合力。九江市积极组织开展拍摄专题片、举办历史建筑摄影大赛、“名城九江”书法美术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多个案例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合力。
通盘谋划
确保措施落实落地
建立高位推进机制。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建立每年向市委报告历史文化保护情况的制度。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市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大事项,确保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高效推进。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九江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确保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长效性。
构建数字化保护平台。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完成中心城区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工作,建立起“两库三档四展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活化利用
实现成果共建共享
活化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供给。九江市通过博物馆免费开放、送展览进学校和社区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如“跟着课本游九江”等,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保护与更新并重,提升城市品质。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九江市坚持“微改造”理念,注重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通过“街区、小区、景区、社区”四结合,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探寻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之间合理的平衡点,对街区进行功能完善和提升,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质。
打造文化IP,促进文旅融合。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IP,如“锁江龙”IP,通过创新设计和五大主题的虚拟讲解,借助裸眼3D技术、数字化互动手段,让游客亲身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水浒传》在九江文化IP打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别出心裁的江州剧场演出、展陈内容及设计,展现了宋代江州的风貌和生机勃勃的生活热情。
未来,九江市将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历史文化保护的繁荣与发展;将以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照亮城市的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周小琳为九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刘胜为九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