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

  □ 邵 甬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在中华文化沃土中形成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也是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坚持交流互鉴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时代要求。

  首先,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国城乡历史文化是各个地域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往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同时,因为多个世纪的文化融合、技术交流,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和城镇景观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工艺美术等人文特征。可以说,中国千百年“礼制中庸”的建城思想、“天人合一”的人居理念和“兼容并包”的文化雅量构建出一个个既有家国秩序又有宜人景观的中国城乡环境,既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城乡建设史上也独树一帜。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历史文化名村西递村、宏村等都因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次,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宝贵遗产,既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进人民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文化治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工作。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趋同的浪潮中,在城乡规划和建造理念更加国际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所造就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要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蕴藏在物质文化背后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近年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成立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通过组织大量的研讨、培训、出版和交流等,积极参与全球文化遗产治理,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以价值为基础”的保护理念、“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共同缔造”的实施路径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遗产治理的重要案例,为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维护作出了重要的中国贡献。

  最后,必须坚持交流互鉴,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问世以来,随着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围绕世界遗产展开的讨论日益频繁。遗产价值反映多层次历史和记忆,不同的价值阐释角度深刻影响着遗产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世界遗产而言,阐释与展示可能有助于缓解公约缔约国之间在世界遗产价值方面的冲突和紧张关系。因此,一方面,通过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传达准确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通过阐释与展示推动文明对话,通过交流、参与和体验,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增进人们与遗产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讲述中华文明故事,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作者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