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守护文化基因 让武安精神薪火相传

  □ 罗瑞坤 魏浩然

  河北武安,兵家重地,以武而安,孕育了磁山文化、冶铁文化、红色文化、商帮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六大文化脉系”,拥有16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该市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近年来,武安市在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全力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继续开拓创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内在价值,守住中华农耕文明的“根”与“魂”,探索出一条“文商护乡土、求是兴武安”的科学路径,力争为全国示范工作提供“武安样板”。

  特色多元 分类施策

  在外界看来,遍布武安各地的传统村落,每一个都很了不起。这里,有为中国革命和中国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女士的居住地——什里店村;有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历史壮举的策源地——冶陶村;有《人民日报》创刊地、《毛泽东选集》首刊印刷地——河西村;有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朝阳沟》之父杨兰春的出生地——朝阳沟……

  这些是冀南地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重要代表。如何做好保护利用,是当地政府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开展规划过程中,以传统村落为抓手,以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需求为方向,以实现‘村落保护、民生改善、活化利用’三步走。”武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江云介绍说,当地编制了《武安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依托51公里的旅游大环线,串联“冶陶—安子岭—磁山—伯延”两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集中区域,在全市现状16个传统村落的基础上,规划扩展研究45个有传统村落基础的村落,构建“一水润太行、南翼聚精品、北翼展荟萃”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体格局。

  武安市还通过守护历史脉络的基因规律,遵循以村民为本的功能需求,延续因地制宜的建造特征,确定传统建筑分类并建立台账,构建传统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原则和分类模式,确定生活类、公益类、商业类、办公孵化类、民宿体验类、研学教育类和非遗传承类七套保护利用正负面清单,为传统村落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全域统筹 活态传承

  在伯延村,已经80岁的房宏业老人,多年来自发向来访者宣传伯延村历史和那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并向武安商帮故事馆、房家柜房院捐赠了伯延尚德小学“校室”碑、“房氏周急堂条规序”碑等碑刻。

  在什里店村,村党支部书记付海中多次组织河北师范大学、邯郸学院师生在村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成建立高校实习实践什里店基地,共同推动红色教育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在安子岭村,村民钟跃民自发在村里创立“安子岭村助农计划”视频号,帮助村民销售玉米、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基于“党建引领,政府搭台”,武安市在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过程中,构建多方共谋共建模式,通过“村民主体、百花齐放”的思路,按照“自主传承、弘扬文化”的导向,留住村落乡愁记忆;通过“持续培育、村民担当”的思路,挖掘特色资源并发展新业态,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服务、抓推介,同时借助“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干部和乡村能人积极返乡,鼓励年轻人回村创业,以政策和环境吸引人才,以业态和项目留住人才。

  武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学峰介绍说,当地积极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资金、土地、房屋入股,参与经营和管理,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增加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我们还特别鼓励高校、设计单位以及乡村建设工匠等参与驻村设计和改造,同我们一起加强传统文化保护的舆论宣传与知识普及,形成社会共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产业兴旺前景好。武安市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过程中,构建了乡村旅居新场景,以民俗产业为着力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意见,塑造“太行民宿”品牌,并推动成立旅游民宿协会,推进民宿集群化发展,打造东太行民宿集群、长寿村民宿集群等。与此同时,当地还重点推进民宿与露营、农园、研学、非遗、文创、运动、康养、节事等深度融合,不断解锁“民宿+”生活新场景,实现从“住宿空间”走向“全景体验”,实现了村落资源合理运用,更好地反哺当地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于广大农村群众。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