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探寻古都脉络 感悟历史回响
- 时间:2025-02-10 08:34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甄 颖
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北京中轴线无疑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脊梁”。《寻访北京中轴线》一书通过讲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背后的人物、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朴实无华又情真意切地向读者讲述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
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贯穿北京老城的核心区域,沿线分布着众多宫殿、庙宇、广场和古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的典范之作,展示了从元、明、清三朝至现代当代的持续性发展。其独特的规划格局和壮丽的景观秩序,见证了中华文明在历史演进中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中”“和”哲学理念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的审美意趣和礼仪秩序。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深厚历史底蕴的高度肯定。
书中聚焦北京城,特别是北京中轴线变化过程中人们的文化记忆,围绕4个维度,约请15位口述者讲述与北京城、北京中轴线的真实记忆。他们中有从事文物保护、名城保护和非遗传承的研究者,有深入杨梅竹斜街实践的责任规划师,有在古建修缮和博物馆一线耕耘的匠人、讲解员、志愿者、策展人和文创产品开发者,有围绕北京在地文化孜孜耕耘的学者、管理者和社区居民,还有为一件事执着一生的普通劳动者,令人动容。比如,与牡丹花打了50年交道的景山公园牡丹园丁,拍摄故宫40年、用镜头读懂紫禁城的摄影爱好者,无悔60年花丝镶嵌人生的非遗传承人等。通过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以口述这种近乎白描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还原了一个有规划、有生活、有情感的北京中轴线。这些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的集中体现。除了建筑本身,书中还讲述了中轴线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中轴线与北京市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的胡同、四合院充满了生活气息,人们在中轴线附近繁衍生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饱含着他们的情感与记忆。庙会、集市等传统活动在中轴线周边展开,热闹非凡,构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让中轴线充满了烟火气。
历史长河中,北京中轴线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岁月的侵蚀,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轴线,更是一条历史与文化的轴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许多人致力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相信,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一定能够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把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等理念要求融入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点滴实践,更好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春晚舞台上,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再现了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惊艳和震撼了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历史在薪火相传中代代延续,一个民族留存了历史就留住了记忆,而有了记忆就有了灵魂,当我们今天再回望北京中轴线时,也看见了整个中国。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