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亚冬会老场馆“焕新”记

  □ 纪沐辰


  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比赛场馆) 王 松 摄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7日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升级焕新、旧貌新颜……本届亚冬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所有项目举办场馆均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利旧”:旧貌换新颜

  “利旧”是本届亚冬会场馆的一大亮点!

  作为本届亚冬会开(闭)幕式的演出场馆,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在原有展览性场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

  改造前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有三个展馆及南侧的共享大厅,功能布局较为单一,缺乏满足大型开(闭)幕式所需的多功能区域,且部分设备设施老化,缺乏声学设计。

  据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设计改造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场馆改造设计时,团队充分考虑到场馆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并计划在现有场馆改造项目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城市更新相关研究。在原有场馆的基础上,进行了装配式建造。采用活动座席的方式,满足亚冬会开(闭)幕式的需求,还能兼顾赛后多功能使用,进一步提升冰雪运动的服务效能。

  设计团队在场馆改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装饰涂料、板材、黏结剂等环保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采用了光纤传感技术,精准控制场馆能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改造了既有建筑声学缺陷,使场馆达到全频混响均衡,无论在场馆的任何角落,舞台上的声音均好性都能得以保证。此外,在施工中采用100%装配式建造工艺,项目总造价较常规场馆节约40%。

  改造后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功能设施齐全,成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环形开(闭)幕式主场馆,并增加了1.71万个观众座席。南侧共享长廊改造成为媒体区等,整个场馆“高大上”的效果得以凸显。

  平房区冰壶馆,在本届亚冬会办赛场馆中属于“特殊的一个”。

  “这里是全国第一座小学校园里的冰球馆。按照亚冬会赛事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升级。”平房区冰壶馆场馆负责人说。

  这所小学名叫南城第一小学校,前身是新华小学,建于1956年。随着冰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新华小学在2002年成立了女子冰球队。2017年,全国第一座建在小学里的冰球馆正式落成。

  2024年3月,这座冰球馆被确定为亚冬会冰壶比赛场地。历时近7个月的改造,曾经的全国第一座小学校园冰球馆,变身为可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的冰壶馆。按照亚冬会冰壶比赛的竞赛要求,针对体育工艺提升、基础设施维修和临时设施搭建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造,包括增设赛会使用功能用房、增容配套电力备用电源、升级综合布线网络系统、增设灯光照明和扩声设备等内容。

  由冰球馆改造成冰壶馆,这对于制冰团队来说是一项“从未有过的挑战”。从场馆底冰的厚度到冰面温度、场馆湿度都要进行全方面改造。制冰团队先将场地温度降至约零下7摄氏度,浇5厘米厚的底冰,之后再铺设冰漆,经过约两周工期,整个冰场完成制冰。冰壶开赛后,制冰团队每次制冰都要掌握“动态数据”。“我们全程用电子设备监控冰面变化,比如每名观众体温发热量大概是300瓦,我们会根据现场人数估算热量,依据场地风量、风速调整制冰,以保证比赛期间冰质稳定。”亚冬会冰壶项目制冰团队负责人说。

  始建于2006年8月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室内滑冰馆,此次作为亚冬会冰球赛场,也进行了专业的改造升级。据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改造不仅避免了学校新建场馆,节约了成本,还改善了学校冰雪运动设施。比赛结束后,学校将拥有一个更加专业的日常教学训练场地。

  绿色:节能更环保

  走进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崭新、明亮的环境让人不由赞叹。“这个速度滑冰馆是1995年在露天场地的基础上建成的室内速度滑冰馆。”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维修改造项目总工程师吴献表示,他们将速滑馆的屋面和外墙体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热能回收装置,使场馆节能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速度滑冰馆已经有30年的历史,在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时候,这里就曾经举办过速度滑冰比赛。改造一新之后的场馆,在此次亚冬会上将会决出14枚金牌。据了解,场馆屋面长100多米、宽20多米的玻璃采光带经过多年使用,保温效果大不如前。主办方将屋面大面积改装成保温的新型铝镁锰材质,玻璃采光带面积缩减到400多平方米。这种改造既保证一定的自然采光,也更好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让老场馆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样升级改造的还有始建于1993年的哈尔滨冰球馆,同时也是第三届亚冬会的主场馆之一。眼下,这座昔日的老场馆,在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上已实现全面提升。

  据介绍,哈尔滨冰球馆改造团队结合实际状况,对图纸展开深化设计,在确保满足赛事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装修方案。由于属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改造团队在施工进程中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与方案,使得场馆原有的装饰得以最大程度保留。同时,通过利旧举措有效节约了大量资金,项目成功降低了约10%的建设成本。

  “我们建立了经过环保检测的环保材料白名单,保证了场馆改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环保建材。”亚冬会执委会运动员服务部环保专班负责人说,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了铆钉结构或拼接结构,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保证场馆的空气质量。

  与此同时,围绕低碳运行,场馆的照明、供电、制冰以及空调机组等高耗能设备,都进行了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改造。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原来的制冰系统使用的是乙二醇,现在都改成了R134a制冷剂,环保又高效。”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