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热点追击>>

城市更新背景下“高龄”电梯的困局与破局之道

  □ 武竞雄

  电梯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特种设备之一,当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大修或者更新的时候,就成为需要密切关注的“高龄”电梯。在这些“高龄”电梯中,困人或坠落事故难免发生,电梯的安全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但是,“高龄”电梯的维修和更新又面临很多问题,如何破解“高龄”电梯更新难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被忽视的“高龄”电梯

  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电梯保有量已达1100万台,其中使用超过15年的“高龄”电梯已突破90万台——相当于每12台电梯中就有1台“高龄”电梯,且呈现每年约10%的增速。这些“高龄”电梯中有的已存在安全隐患:

  ●故障频发

  “高龄”电梯使用时间较长,部件老化和磨损严重,导致故障频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老旧电梯缺乏现行标准要求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未安装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手动紧急操作装置检测开关、制动器状态监测装置、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阻止电动车进入轿厢装置等。老旧电梯的使用频率高,运行环境复杂,维保不到位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高龄”电梯容易出现抖动严重、大声异响、呼叫不应、失控坠落、意外困人等问题,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后果严重

  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电梯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引发居民的恐慌,后果严重。如曳引钢丝绳、曳引轮槽的磨损会导致曳引力不足,增加电梯失控风险;导轨的磨损会导致电梯运行时出现异响或抖动,降低电梯乘坐舒适度并增加事故风险。另外,机械部件的老化会导致电梯运行不平稳,尤其在轿厢启动和停止时容易出现冲击感,使乘客产生乘梯不安全的担忧。老化的机械部件还会导致电梯到站平层准确度和保持精度下降,增加电梯轿厢地板与楼层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容易导致乘客进出轿厢时被绊倒。

  ●维修困难

  维修“高龄”电梯过程中,某些型号的部件可能已经淘汰,没有维修备件,如遇到线路板、变频器等关键部件故障,就会导致维修困难。由于更新换代,部分“高龄”电梯的型号已经停产多年,很多配件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即使联系到生产厂家,也买不到需要更换的配件,更换零配件需要从二手市场寻找报废的电梯拆取,而这些从报废的电梯中拆取的零件,其质量和使用年限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将其安装到“高龄”电梯之后,又容易引发新的问题。

  “高龄”电梯更新改造困局

  由于存在边界责任不清晰、资金筹措渠道不健全、后期维护保养难等问题,“高龄”电梯更新改造面临着诸多困局。

  ●划清边界难

  开发商买电梯但是不管理电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电梯但是不维修电梯,电梯维保公司对电梯进行维保但是不使用电梯,业主使用电梯但是无权管理电梯。这使得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电梯维保公司、业主四方责任边界模糊。在“高龄”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到底该谁为“高龄”电梯的更新改造买单,存在很大的分歧,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意见统一难

  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需要经2/3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同意,这导致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更新电梯不是很容易。“小”电梯是个涉及每个住户利益的“大”工程,居民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执,意见分歧让一些“高龄”电梯更新改造的计划搁浅。

  ●后期维保难

  “高龄”电梯更新改造一般在老旧小区进行,而更新改造之后的维保问题也非常突出。一些企业希望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就结算完成,对后续零零散散的维保工作不感兴趣。而新来的维保公司,又对前期更新改造的内容不甚熟悉,这使得更新改造和后期维保之间衔接不到位。

  各地的破局之道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以上困局,各地已涌现出多种市场化解决方案。

  ●北京模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北京市强调要对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加强监管和检查,及时抓好隐患整改,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提到要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作用,将老旧电梯更新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范围,破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的问题。

  ●杭州模式——实行“全托管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在老旧电梯更新工作中的亮点做法为“全托管服务”模式。其主要方法为:由电梯公司垫资一部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出资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用这三笔钱对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电梯更新改造之后,电梯公司还将承担未来若干年中小区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这样一来,业主无需额外支出,实现了多方共赢。

  ●宁波模式——“保险+服务”

  浙江省宁波市创造性提出了“保险+服务”的电梯安全综合治理模式,让保险公司参与电梯的社会共治。其主要方法为:“保险+维保”监督、“保险+风险”管控、“保险+费用”转付。费用支付由之前的物业服务企业直接向维保单位支付,变为物业服务企业先向保险机构缴纳保费,在维保单位按时高质完成维保工作后,保险机构再将维保费用支付给维保单位。

  ●武汉模式——“集成创新+一体化建设”

  湖北省武汉市聚焦“降成本、提效率、促公平”三大核心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主要方法为:推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集成改革。设计单位提前介入,运用BIM等技术手段,同步生成一体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杜绝设计变更与返工,为缩短工期夯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集采平台的作用,采用“基础配置+菜单式选配”的灵活模式,在统一核心参数、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电梯设备采购单价同比大幅下降,减轻居民经济负担。

  “高龄”电梯更新改造虽难,却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回避的“民生必答题”。民生无小事,“高龄”电梯更新改造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居住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推动“高龄”电梯更新改造顺畅、高效进行,从政策设计到操作实施、从覆盖范围到制度保障、从财政支持到社会参与、从创新方式到科技赋能等方面,让“高龄”电梯问题有望逐步破解,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作者单位为武汉市规划建设技术审查中心

上一篇:完善法治体系 赋能城市焕新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