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规划成果>>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变身美丽海绵校园
- 时间:2022-06-30 10:49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叶 挺 尹冠霖
电机学院海绵城市建设实景鸟瞰图
沉水植物实景图
电机学院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图
临港位于上海市东南角,是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大学城是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大学城位于主城区西南角,于2004年开工建设,目前共有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四所高校入驻。高校现状绿化率高,本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较高,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良好,且人群素质整体较高,教育示范效果好。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位于浦东新区橄榄路1350号,占地面积约58.8公顷(不包含河道),其中绿地面积占比约为43.2%。学校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基本无混接现象,雨水排水情况良好。学校内流经月河,设有水闸与外河隔断,河道流动性差,水质易腐败,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面源污染。提升校园育人环境、建构一个生态、绿色、舒适的美丽校园,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该校建校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打造生态校园 提升人文环境
项目结合美丽校园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水环境提升为核心,综合考虑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通过源头减排和系统治理的形式实现水体调蓄和水质净化。考虑
到高校项目的特殊性,为避免大规模改造对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同时减小对现状绿化的影响,综合分析学校内现有用地和排水现状,最终确定在教学楼东侧及北侧绿地(该区域连接着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学生
公寓及体育场馆,是校园核心绿地区域)集中改造。项目不仅局限于改造范围内的源头径流控制,还需考虑汇水分区内的整体水量调蓄净化,因此对校园整体竖向进行精细化分析,确保排水顺畅、安全。
总体布局以景观水系为主,辅之以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等,建立包括水循环系统、水生态系统在内的校园雨水循环系统,打造“渗、滞、蓄、净、用、排”的校园海绵体。
水循环系统:根据月河水位、雨水管网标高和景观水体水位的相对关系,充分利用现状雨水管网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和排水。降雨时,地表汇水范围内径流雨水进入景观水体周边雨水花园,经处理后进入景观水体,排水分区内其余径流雨水进入学校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网及一体化泵站进入景观水体。晴天时,月河中的水可通过现状管网和一体化泵站进入景观水体,经处理净化后通过雨水管网排至月河,形成校园内水体循环。
水生态系统:通过景观水体的生态水功能构建,实现清澈见底的“净水空间”。向景观水体内引入适应临港本地生存的底栖生物,包括底栖螺类和底栖贝类,通过人工监测确保其形成优势物种并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结合临港地区特色的底栖动物物种,通过采用水下草坪构建技术、调整驳岸形态等措施,加速水体中颗粒物的净化,实现水体清澈见底。使沉水水草覆盖水底,遮挡悬浮颗粒物,提升区域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同时沉水植被能够提供底栖动物和鱼类的栖息场所,对夏季水体中的蚊虫滋生有抑制作用。选取的沉水植物为多年生密刺苦草低矮种,秋冬季节不死亡不脱落,管理简单、维护成本低。
项目以提升校园内总体水环境为主要目标,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0%,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百年一遇降雨不内涝。雨天汇水范围内的径
流雨水首先进入湿地进行调蓄净化,减少入河污染物,雨后3日水体浊度能减小至< 15NTU(根据建成后水质检测结果,人工湿地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旱天通过一体化泵站将管网中(月河)的水提升至景观水体,在增强水动
力提升水质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景观水系为校园增加了约9600立方米的调蓄空间,在暴雨前通过预降水系水位,可整体提升学校应对暴雨的能力。
项目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亲水空间,配套建设水上栈桥、园路广场、休憩廊架等,为师生提供一个互动和交流的空间,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引入高新技术 推进产业发展
为了节省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对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的影响,同时推进海绵城市的产业化发展,项目采用成品化的设施,主要包括装配式成品雨水花园、一体化预制泵站、生态多孔纤维棉、环保雨水口、无动力旋流过滤系统、无动力水体调蓄装置等。
积极引入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结合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共性需求,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流程,保障海绵项目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推进产业化发展,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广的需求。
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充分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利用专业所学,共同发挥所长,在具体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得该项目成为学校首个师生共同参与规划设计的项目,也探索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相长、学用结合、技术应用的教育模式。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项目特别设置了带有学校历史照片的坐凳,每一个坐凳讲述一个特别的故事,形成一段校园里的文化长廊;结合学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特色,设计出以工业零件为蓝本的艺术装置,体现工科院校特色,保留教学楼前原有的文化雕塑,传承电机文化。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