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市案例>>

探索园博会园区规划与营建新模式

  □ 林鹰 郭佳

  2020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推动美丽城市建设。在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选址上要尽可能在城市建成区或周边,贴近社区和市民生活圈;园博园营建要充分利用改造存量建筑,新建展馆要考虑后续利用,开启了园博会生态节约、服务百姓、可持续发展的新航向。

  合肥园博园选址在2013年停用的合肥骆岗机场,承载着合肥人的城市记忆,以其27万平方米的跑道停机坪场地和7万平方米的建筑遗存,将成为中国园博会系列中第一个以“城市更新”为特色的经典范例。

  园博会新的理念

  园博会建设实现了各专业融合,而这也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突出优势。风景园林在理论和实践中善于将建筑及环境要素融为一体,遵循天人合一、巧于因借、顺势而为理念,对于景观塑造、文化解读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2020年8月,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研究院为核心的年轻设计团队在强手如林的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规划设计竞争中取胜。在园博园总体方案中,将代表机场航空特质的启航、领航、导航、续航、护航等篇章连贯起来,运用城市更新理念,打造城乡环境理想模型圈层结构,实现山、水、林、田、湖以及镇村的和谐共生,将公园城市、城市更新、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等理念有机融合。

  总体方案还首次提出了“馆园一体”新理念。突破园博会传统的集锦园模式,各个城市展园化身为机场建筑遗存围合中的“特色庭院”,城市展园利用建筑遗存进行更新,不新增建筑。建筑遗存是“馆”,庭院是“展”,未来建筑遗存可化身为书吧、茶吧、餐馆、民宿等,永久保留下来。

  园博会新的目标

  园博会历经了十四届、26年的发展,始终紧跟时代主旋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同时,面对新的形式和要求,也应客观审视园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以园带城,构筑生态宜居、和谐自然的城乡空间格局。受到用地条件限制,许多园博园选址位于城市边缘,成为“郊野公园+主题公园+旅游景区”的综合体,并不是市民日常会去的地方。合肥园博园除了“城市更新”特色外,还是一届“城中园博”。园博园由城郊移动到城市中心并与锦绣湖湿地公园共同构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实现了骆岗机场片区规划从开发主导到生态引领的转变,成为延续园林城市特色、内接老城外连巢湖、实现“城湖一体”城市格局的关键节点。

  以园营城,完成由花至园、由园到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园博园园区面积较大、建设费用较高、展览设施和展园的后期使用功能较弱,游客回头率不高,运营维护压力大。合肥园博园的园博小镇利用机场建筑遗存进行更新设计,融入了文创、博览、餐饮等业态,成为最为活跃的片区之一。因此,除拓展空间和服务外,还应在用地、产业等方面探索保障园博园可持续性发展新路径。

  以园融城,展现不忘初心、海纳百川的逐梦情怀。现在,越来越多优秀建筑团队参与园博园设计,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打造景观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风景园林专业也可在建筑、海绵设施、城市规划等方面有自己的探索,不仅要守住园博园的初心,也要对传统模式有所突破。

  园博会新的征程

  目前,可以预见园博园未来的三个转变:体量空间上,从以增量为主向以存量更新为主转变;用地类型上,由单一绿地向混合用地转变,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并适合大众开放的各类用地;功能上,由非常态景区向为百姓常态化使用的开放空间转变。

  园博园可实现“城博一体”。园博园永久保留的绿地应作为公园绿地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保持其公益性不变、绿地率达到65%的基础上,开放文创艺术、展览展示、运动娱乐等服务,可集中展示城市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未来也可以拓展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园博园的形式贴近百姓,未来要更加贴近生活。园博会不仅是园林博览会、城建博览会,还应是百姓博览会、民生博览会。园博园城市邀请展应打破以往观赏式集锦园的形式,打造服务百姓的功能设施,如艺术工坊、书吧、茶吧、民宿等,还应结合环境特色形成花园庭院、乡村聚落、风情小镇等不同组团,共建美好生活。

  令人欣喜的是,合肥园博园从参观接待人数、园博小镇业态、跑道公交接驳环线、“Y”字型交通动线、海绵水系等多方面实现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设想。期待园博园在未来植入更多受百姓欢迎、体现魅力城市幸福生活和绿色创新发展的新业态。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