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乡规划>>城乡人物>>
基于海绵城市的“新生态设计理论”
- 时间:2023-12-28 12:49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刘 雄
天津市景观协会副会长、海绵城市专委会主任、海绵城市测评中心主任,“中国建设智库”专家,第三代设计理论——新生态设计理论的提出者和践行者,“新生态设计”与“大熊治水”品牌创始人。广泛参与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为多个海绵城市试点示范项目提供了技术指导。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中国同发达国家先进雨水管理理念接轨的中国方案。实践证明,建设海绵城市是统筹解决我国内涝问题和缺水的必然要求。笔者基于实践中对海绵城市与景观的融合,划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海绵城市设施景观化,融合阶段——海绵城市效果景观化,生态化雨水管理阶段——海绵城市与景观双融,海绵城市概念普及阶段——海绵城市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从2021年到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连续三年开展了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笔者也参与了不同城市的海绵城市项目规划设计。融合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笔者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的“新生态设计理论”,并将其划定为第三代设计理论。笔者认为的第一代设计理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在农业文明时代、基于人的尺度的、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设计方法。第二代设计理论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在工业文明时代、基于工业和城市发展需要的、解决聚集人群基本生活的、以工程科学为基础的、按照工程标准规范的、能够“改天换地”的设计方法。而第三代设计理论——新生态设计理论,是工业文明高度发达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通过中国雨水管理方案实践探索而来,它与海绵城市有着高度的关联性。
新生态设计理论强调效果导向,以传统工程标准为底线而又颠覆传统工程标准,以人的体验效果为目标,以评价标准为准绳。强调动态平衡,在以安全为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同时注意项目冗余与弹性发展,以正反验证为手段。强调生态与人的深层互动,生态是新时代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核心要素,人类活动可以沉浸在生态环境中,同时,沉浸在生态环境中的人的生活方式,要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蓝绿灰”的融合协调。强调可持续性,注重现状的低影响开发,注重建设的低成本探索,注重作品的高质量呈现,注重运营的低消耗和自然调节。总之,笔者给“新生态设计理论”的初步定义是:一种以生态为核心,以原生态逻辑为基础,强调“蓝绿灰”和人动态平衡的新设计方法。
新生态设计理论实践与海绵城市实践一脉相通,需要多专业高度融合,打破建筑景观结构水暖电的专业边界,整体进行规划设计。需要实现工程行业目标高度统一,打破水利、水务、建设等行业边界,统一进行规划设计。这是由新生态设计理论强调效果导向的本质决定的。而海绵城市的效果导向,做了很好的先行实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明确规定:“雨水系统应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等工程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非工程性措施。”《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明确规定:“城镇雨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应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和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要求。”源头减排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主要是建筑专业、景观专业和排水专业的深度衔接。排水管渠和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主要是排水专业。排涝除险和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需要排水专业、规划专业、景观专业和水利行业的联合设计。而应急管理和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需要水利、水务、规划、智慧和气象的共同参与。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新型城镇雨水系统建设,在以统筹解决降雨重现期下的内涝问题为效果导向的目标下,除了涉及水务行业和水利行业,还需要建筑景观专业,是一个多专业、多行业融合的工程。海绵城市这种多专业多行业的融合设计实践,孕育了新生态设计理论的融合设计方法。
笔者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对新生态设计理论的融合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采用“+海绵城市”的思路,将某片区的主题定义为安全和发展,打破行业和专业束缚。该片区的首要任务是水利工程的流域水安全问题:建生态河堤、拆生活拦水坝、清理河床,其次是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有排水工程的雨污水分流改造,也有水利工程的生态河堤生态河床建设等。同时,在城市设计中融入规划方法和景观理念,将结合河床急流槽建成亲水步道,结合边坡的雨水径流组织实现河岸的景观主题特色化,结合旅游城市定位建设低影响开发的连续的不湿鞋的慢行体系,串联温泉城、街角公园、亲水水库公园和郊野水库公园,从而实现旅居人和本土居民有环境辨识度的更高品质生活体验。在该片区的实践中,笔者主要是将水安全与生态资源体验结合起来,将在地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就是坚持因地制宜,以场地和需求而不是以专业和行业为出发点,从而突破专业和行业的束缚,实现“+海绵”的整体效果。
新生态设计理论方法实践,在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成功的制度经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几年在关于完整社区的创建、城市自体检评估机制以及出台的各类评价标准,都超越了欧美主导的工程以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局限,在我国建立了有特色的以美好生活为目标的效果导向机制。笔者认为,新生态设计理论是一种适用于新时代新阶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设计方法,具有普世价值,可作为一种中国方案进行总结发展。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