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城乡规划>>城市案例>>

福建三明三元:闽台融合“融”出新景象

  开栏的话: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以福建村庄多但建设质量不优、而台湾拥有30多年社区营造丰富经验为切入点,创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对接、联合互补、情感牵引,引入大量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开展乡村建设、乡村文创“陪护式”服务,明确“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中心,兼顾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创建理念,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三类农房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乡村景观设施”“完善收益保障机制”“探索设施运管机制”“探索闽台融合措施”七大创建要素,统筹资金培育一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走出了一条颇具福建特色的以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

  □ 祝福建

  吸引一大批台湾学生、专家参与乡建乡创,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帮助引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在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闽台乡建乡创项目指导下,三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组织三元区借智台湾团队,按照“家园共建、民生共为、示范共创”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闽台乡建乡创实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闽台融合,让三元区“融”出新气象。

  借智借力

  和美乡村入画来

  波光潋滟的镜湖,野趣十足的五彩稻田,活泼灵动的旱溪,古朴厚重的石板村道……在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昔日村口的沼泽地、杂乱无章的农田和臭味扑鼻的鸡鸭棚早已消失不见。市民眼中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令人艳羡的休闲好去处。

  同小蕉村一样发生变化的乡村还有许多。目前,三元区正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区)为载体,围绕“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特色资源,推动沿线9个村庄集中连片打造农文旅产业链、景观带、示范片,着力提升乡建乡创集聚效应。

  近年来,通过闽台乡建乡创共建,台湾陶艺大师徐瑞鸿、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蔡幸爵与陶艺家、文创设计师吴斯坦组建的跨界自造文创团队来到三元区,直接参与乡村改造工作。

  在他们的帮助下,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一张张幸福笑脸美丽绽放——通过“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模式,引入台湾运营模式,打造万寿岩富硒农业品牌体验中心、大众茶馆等惠民公共空间;聚焦“一老一小”,做好做实岩前村老人活动中心、亲子游乐场、忠山先贤广场、星桥儿童公园、楼源幸福院改造等友善公共空间;通过完善周边路网、景观绿化,增设观景平台、无障碍公厕,改造沿线农房、休息驿站等,为村民和环村徒步旅行的旅客提供打卡休憩空间;引进第三方公司和台湾团队,对迁入新村的村民旧宅统一收购、修缮改造,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产业,探索出一条村民企合作的振兴之路;与台湾团队探索培育农事体验、蔬菜采摘等新业态,开发蔬菜系列伴手礼,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第三产业,打造近郊型现代农业;开设乡建乡创院子讲堂,组织辖区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展乡村振兴案例讲座,为三元区乡村振兴寻找良方。目前,第一期、第二期轮回讲座已经结束,接下来还会持续举办。

  “如今乡村变美了,产业也在慢慢发展,只要用心打造,一定能让乡村加快振兴。”当地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介绍说。

  群凤来栖

  打造创业“大舞台”

  “大学生需要就业,乡村需要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合作,让更多大学生到乡村的广阔舞台施展才干。”团队运营长蔡幸爵说。

  蔡幸爵所说的合作,就是近年来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实施的闽台乡建乡创项目,即通过产学研合作、分享交流,实现“群凤来栖”。

  近期,三元区委、区政府在岩前镇举办了以“二十万年古与今,两岸青年地景创作”为主题的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130名两岸学子及学者专家通过“日间艺术创作+夜间露营娱乐”的形式,创作出大地景观艺术作品,将农村大地变成“乡间艺术馆”。

  目前,三元区在岩前镇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活家园、创业乐园、学习校园”的台湾团队驻村工作室。两岸多所高校在此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从“暑期实习”到“学分研修”的突破,现已入驻三批共60名来自台湾大叶大学、屏东科大、勤益科大、中华大学、逢甲大学、致理科大6所高校的学生和13名台湾乡建乡创专家,被授予“三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

  “工作室不仅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发展、创业平台,也为三元区乡建乡创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三元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表示。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